生物降解PLA沙袋沙障技术破解“三北”治沙难题
发布时间:2025-08-05
近日,中国林科院针对“三北”地区生态治理堵点、卡点、难点、痛点,发挥自身成熟技术体系化优势,梳理总结出《“三北”工程建设实用技术成果100项》成果集,涵盖适生优良品种、防沙治沙技术与模式、生态治理产品与装备、产业发展策略与方案等。这些成果已在“三北”相关地区进行了示范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共收录成果30项,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片区共收录成果15项,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片区共收录成果18项,“三北”工程全域治理共收录成果37项。其中,生物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绿色治沙创新技术被收录于“三北”工程全域治理。
PLA中国林科院华林中心基于“以沙治沙”和全产业链低碳理念,利用植物来源的低碳足迹聚乳酸()材料研发了绿色治沙技术,障体材料可完全降解为CO₂和水。成果独创纤维制造及内筒装填工艺,沙障障体抗掏蚀性能优异,风蚀凹曲面稳定,可降低40%近地表风速和50%输沙量,防风固沙与植被恢复效果显著。
该成果先后在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陕西等省(自治区)国内不同气候类型区及非洲毛里塔尼亚等国外多地区示范推广6万余亩,年均使用成本降低50%以上,直接节省经济效益6000万元以上,温室气体排放较PVC材料沙障减少2.8倍,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绿色低碳与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相结合的治沙技术解决方案。
“三北”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2021年至2030年是第三阶段六期工程建设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
在防沙治沙工作中,沙障是不可替代的典型工程治沙措施,也是其他治沙措施实施的前提,在防沙治沙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基聚乳酸纤维沙袋作为新型的沙障材料,不仅具备优异的紫外线耐受性,同时又能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百分百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可看作自然界碳循环的组成部分。十余年的实地应用(聚乳酸沙障使用寿命预测结果约为十五年)很好地验证了聚乳酸沙障具备比较理想的防风固沙效果,同时对防护范围内的天然植被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标签:

扫描关注废纸价格微信小程序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延伸阅读
产品推荐
相关企业报价
-
面议或电议
丙酸,尼龙,PC料,PC粉末,AC料 -
面议或电议
TPU鞋料颗粒 -
面议或电议
黑色PE颗粒 -
面议或电议
半硬质PVC塑料
相关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