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14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涨幅明显。主力9月合约,以50050元/吨收盘,上涨1810元,涨幅为3.75%。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307.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93,低于上一交易日7.94,上海期铜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1020874手,持仓量增加76124手至723376 手。主力合约成交513720手,持仓量增加3334手至213502手。
上海期铝价格收平。主力9月合约,以14510元/吨收平。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943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47,低于上一交易日7.58,上海期铝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44684手,持仓量减少15312手至628994 手。主力合约成交251852手,持仓量减少20794手至282886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23265元/吨收盘,上涨165元,涨幅为0.71%。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816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8.26,高于上一交易日8.25,上海期锌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932144手,持仓量减少4532手至551732 手。主力合约成交669146手,持仓量减少13434手至248876手。
上海期铅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17935元/吨收盘,上涨415元,涨幅为2.3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319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3,与上一交易日7.73持平,上海期铅涨幅与伦敦市场相当。
全部合约成交124954手,持仓量增加642手至69414 手。主力合约成交97296手,持仓量增加1120手至38322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0月合约,以3568元/吨收盘,上涨28元,涨幅为0.79%。
全部合约成交7940798手,持仓量减少146552手至4879106 手。主力合约成交6233630手,持仓量减少331032手至3421350手。
【股市行情】周五两市小幅高开,沪指早盘围绕平盘线震荡,午后白酒股走高,带动沪指盘中小幅翻红。创业板指持续跳水,大跌超1.5%,再创年内新低。汽车产业链个股表现相对较强,科技股成杀跌主力军。乐视网午后打开跌停板,盘中最大涨幅超9%。德新交运尾盘由跌停冲击涨停,振幅20%,成交额7亿。从盘面来看,汽车整车、白酒、海南、钢铁等板块涨幅居前,军工、次新股、国产软件、网络安全、5G等板块跌幅居前。截止收盘,沪指报2681.64点,跌幅0.18%,深成指报8113.88点,跌幅0.61%;创指报1366.57点,跌幅1.78%。
二、国内焦点
下周预测:金九银十价格蓄势待涨 环保政策影响市场情绪
本周钢价声东击西玩“蹦迪”,市场心态和情绪经受大考!从本周全国现货市场来看,涨跌幅多在-20—10元/吨不等,总体呈现出前强中弱后稳的走势,至于涨跌原因,皆是源于环保限产政策预期的变化,并逐级传导到期螺和现货端,炒作脉络十分清晰,但现货毕竟是以基本面为主的,此轮跟风急涨急跌、忙前忙后比较令人同情,因为整体基本面还是不错的,并未发生本质性变化。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重点还是要把握当下和未来!放眼下周行情,我们预计下周钢价将有望震荡走高,但整体趋势或将是先抑后扬或者说先震荡持稳然后再逐步走高。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生态环境部将限产权利归还地方政府,但治污的政策目标是十分明确的,且秋冬季易形成雾霾,各地对环保问题都会足够重视,料环保限产力度不会有太大放松,但政策会比“一刀切”模式更为灵活,利多;
2.进入九月下旬,下游进入赶工期,需求进一步开启,恰逢价格阶段回落,中低位资源重新受到市场青睐,利多;
3.钢厂和社会库存本周依然如期维持在历史低位,对钢价有较强的支撑效应,利多;
4.中美双方将重新开启贸易谈判,虽然谈判过程不会一马平川,但美方此次主动发出邀请至少让市场对贸易战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利多;5.随着旺季的到来,有相当一部分钢企正极力提升生产流程的环保达标率,如果申报地方政府通过,供应端会产生增量,利空;
6.近期在下跌过程中,期螺贴水现货有所扩大,期螺下跌空间有限,但走势目前看依然处于阶段盘整过程,现货有反弹动能,而期货或在等待限产执行的进一步明确,短期来看,期、现走势背离是阻碍现货价格进一步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空。
综上所述,料下周钢价先稳然后逐步震荡走高,总体表现为先抑后扬走势,幅度暂看30-70元,如果需求进一步释放,可再看高一线至120元。建议有效配置资源并做好库存管理,逢低进货,逢高走量。
分析师:全球镍市供应短缺延续 或将支撑价格上涨至2019年
smm9月14日讯:印尼的产量增长放缓,以及不锈钢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将延长全球镍市场的供应短缺,支撑价格上涨到2019年。
麦格理资本(macquariecapital)高级大宗商品顾问jimlennon周三表示镍的价格可能在2018年底前升至1.6万美元/吨左右,一年后可能升至1.8万美元/吨。
lennon表示,镍一直受到不锈钢需求增长的支撑,2018年上半年不锈钢需求增长超过9%。但他表示,近几个月来出现的担忧是,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已见顶,这削弱了全球镍市场每年220万吨需求的前景。他预计中国将放松信贷政策,推出刺激增长的措施,以支撑钢铁需求,而镍产量的增长在2018年剩余时间内仍将保持缓慢态势。
lennon表示,eramet矿在新喀里多尼亚的供应中断,以及中国环保审查力度的加大,再加上印尼产量增长缓慢,也可能支撑今年镍价回升。
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norilsknickel)首席镍分析师亚历山大·科多夫(alexanderkhodov)表示“库存正在下降,因此价格应该会走高”。全球镍市场的缺口可能会从2018年的12万吨在未来3年之内继续扩大。
科多夫对路透表示,“由于印尼的镍生铁产量大幅增加,以及中国的镍生铁产量也略有增加,明年的贸易逆差可能会略有减少”。
woodmackenzie金属分析师lindazhang也预计,今年镍价格将增长至14,400美元/吨,2019年将增长至16,670美元/吨,今年和2019年镍市场将分别面临7.3万吨和6.3万吨的缺口。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镍价上涨1.2%,至12,375美元/吨,为去年12月底以来最低,报12,085美元/吨。
【中信期货1队】结构好转促进估值修复 铁矿上行时机到来
今年以来,由于上半年澳洲矿山发货偏高,而国产矿持续减产,巴西矿1季度发货太低,导致钢厂偏好低铝品种,高铝的澳洲铁矿受到市场冷落,库存持续攀升,价格压力较大,由于盘面标的以澳洲铁矿为主,这也导致了盘面价格的低波动性。需求端则持续受到环保限产的预期压制。
如我们9月12日的报告——环保政策或变,钢价一阶拐点出现:黑色金属策略系列(之十一)所述,近期限产政策有所转向,铁矿远期需求可能没有预期的悲观。从供需结构上看,澳洲发货持续偏低,库存不断消化,盘面标的主要品种的性价比较高,钢厂偏好切换后,估值在修复当中,带动盘面价格上行。
一、供应结构扭转,库存结构持续好转
1、澳洲巴西供应持续分化在6月的发货高峰后,7月开始,澳洲发货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在8-9月均维持较去年同期略低的水平。而巴西发货量则连续创出近年来新高,两者的供应结构扭转。
供应扭转来自于澳洲巴西矿山今年产量目标和发货节奏的分化。以往澳洲和巴西矿山都是一季度发货季节性低位,随后在二季度发货攀升,在三、四季度维持高位。
但今年来看,澳洲矿山有意平抑发货的季节性特点,上下半年的发货量基本持平。而巴西由于一季度暴雨导致产量太低,落后年度目标较多,因此后续追赶产量目标的压力很大,下半年供应边际增量约3000万吨,一直到四季度末,预计发货量都将维持高位。2、库存结构随之好转
在供应结构扭转后,国内港口库存的结构也开始逐步好转。即使在7月下旬至今唐山开始限产的背景下,国内港口总量库存从1.54亿吨,下降到1.47亿吨。在总量库存下降的背后,更应注意的是库存结构的好转。同一时期内,澳洲矿库存从9897万吨,下降到了9057万吨,而巴西矿库存从2472万吨,增加到2573万吨。
从北方主要六港的库存数据,也能看出库存结构的明显好转。分品位库存占比中,主流中品粉矿(金步巴粉、麦克粉、pb粉等盘面标的品种)库存占比从7月初的29.9%,已经下降到了25.2%,特别是pb粉库存降幅最为明显,从7月初的1318万吨,下降到903万吨,金步巴粉、麦克粉等品种库存,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二、短期需求缓慢回升,远期悲观预期或修正
1、高炉开工缓慢回升,港口铁矿成交明显活跃
7月下旬受唐山限产的冲击,高炉开工率大幅下行。尽管9月唐山难以大规模复产,但整体限产效果也在边际走弱,复产高炉逐步增多,高炉开工率近期在缓慢回升,8月至今,已经提升了1个百分点,铁矿需求在缓慢回升当中。需求结构方面,前期受环保影响,烧结矿入炉配比有所下降,近期也有所回升。
从港口铁矿成交量,也可以看出需求的回暖。7月港口现货日均成交量为84.51万吨,8月上升为91.7万吨,9月第一周,日均成交量达到119.23万吨,本周前三天成交量108.4万吨,可以看出,7月至今,港口现货成交活跃度在不断提升。2、限产政策转向,远期悲观预期或修正
近期2+26城市空气改善的目标,从征求意见稿的5%下降到了3%,同时今年采暖季对于钢铁行业的限产可能将取消具体比例,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限产比例,相比去年“一刀切”式的按比例限产,其实际影响会更小。虽然环保限产不会大幅放松,但政策的一阶拐点已经出现。
今年以来,从采暖季结束后的延长限产到徐州的停产,再到唐山的提前限产,环保限产一直是以超预期的形式出现,这种“超预期”不断压制铁矿远期需求预期,这种推动力随着《三年行动计划》公布后对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的全面限产预期以及唐山的提前限产而达到高潮。但是,随着近期各项政策的微调,政策的超预期将落空,则对铁矿远期需求的悲观预期,也需要修正。
三、澳洲中品估值修复,带动盘面价格上行
根据我们此前的专题报告,《高炉配矿测算:从需求角度分析矿种价差》中,配矿成本的测算模型,我们跟踪了主要的矿种配矿成本变动情况。在7月之前,卡粉、brbf等为代表的巴西矿,相比pb粉、金步巴粉等澳洲矿,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但8月以后,随着价差的拉大,澳洲中品粉矿的性价比开始凸显,并维持至今,使得钢厂偏好再次切换,这也和pb粉库存近期快速去化相互印证。目前pb粉、金步巴粉等仍维持较高的性价比,预计这种偏好切换仍将继续,带动澳洲中品粉矿估值继续修复。从美金市场溢价上,可以看出这种修复正在进行当中。pb粉溢价,从8月底的指数-0.9美金,已经修复到指数+0或+0.1美金。即不到2周时间,溢价就修复了1个美金。我们认为,这是澳洲中品铁矿估值正在修复的体现,澳洲中品作为盘面标的主要品种,其估值修复,也将促进盘面价格的上行。
四、总结
总体来看,铁矿近期基本面表现良好。供应端澳洲巴西发货结构扭转后,带动国内港口库存结构优化,而配矿成本的变动,也使得澳洲中品矿的性价比凸显。供需两方面作用下,澳洲中品粉矿的库存快速下行,美金市场的溢价也快速修复。
根据我们9月12日的报告《环保政策或变,钢价一阶拐点出现:黑色金属策略系列(之十一)》,钢价近期以高位震荡为主,大幅下跌拖累铁矿的可能性不大,在此背景下,铁矿因自身基本面的好转,仍有继续向上修复的动力。
风险提示:环保限产重新超预期,钢材价格大幅下跌
三、有色金属
铜:
行情回顾:今日基本金属大多振荡反弹,其中沪铅1810合约上涨0.9%;沪铜1811合约亦探底回升,尾盘收于48420元/吨,日收涨0.37%。现期铜运行于均线交织处,显示多空交投谨慎。外盘方面,截止北京时间15:30,3个月伦铜报5991美元/吨,日微涨0.02%,下方支撑关注5850美元/吨。
持仓分析:今日有色板块资金大幅流出,持仓量报234.2万手,日续减35860手,为连续第五日减少,其中沪铜指数减仓明显,减少12756手。净持仓方面,根据上期所公布的前20席位计算,今日沪铜合约多头总持仓减少301手,空头减少1600手,净空20401手,净空量减少1299手,看空情绪小幅下滑。伦铜持仓方面,截止9月12日,伦铜持仓量为28.1万,日减7713手,为连减三日,显示多头逢低建多信心明显不足。
期现分析:目前沪铜的期限结构偶有出现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铜1810合约和1811合约维持负价差略扩至110元/吨。现货成交方面,据SMM报道,9月12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水40-升水1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48710-48790元/吨。本周进口窗口一直维稳盈利状态,今日进口窗口维持盈利500元/吨附近,隔月价差倒挂130-150元/吨,供应持续宽裕,持货商报价踊跃,早市报价贴水20元/吨-升水10元/吨。无奈个别持货商换现意愿强烈,主动调降报价急于成交,平水铜至贴水40元/吨,好铜可压价至贴水20元/吨,低贴水货源成交尚可,好铜成交略逊于平水铜,下游周末入市补货有改善,湿法铜报价维稳于贴水80-50元/吨。十一点左右,隔月价差倒挂缩窄至120元/吨附近。今日已有少量持货商为便于出货,部分已转向1810合约报价。交割前,隔月基差对报价影响较大,关注价差以及比值变化的指引。
行情研判:综述,今日期铜振荡整理,显示其下跌意愿有所减弱,因美元走软部分抵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打压。操作上建议沪铜1811合约可于48000-49000元区间高抛低吸,止损各400元/吨。
铝:
行情回顾:今日基本金属大多振荡反弹,其中沪铅1810合约上涨0.9%;沪铝合约1811日内交投于14640-14535元/吨,尾盘收于14585元/吨,日涨0.55%,沪铝下方支撑关注14500元/吨。外盘方面,截止北京时间15:50,3个月伦铝报2057.5美元/吨,日微涨0.64%,上方反弹阻力关注2100美元/吨。
持仓分析:今日有色板块资金大幅流出,持仓量报234.2万手,日续减35860手,为连续第五日减少,其中沪铝指数减仓明显,减少7310手。净持仓方面,根据上期所公布的前20席位计算,今日沪铝合约多头总持仓减少150手,空头减仓595手,净空8802手,净空量减少445手,看空情绪小幅下滑。伦铝持仓方面,截止9月12日,伦铝持仓量为68.4万,日增11110手,显示多空分歧加大。
期现分析:目前沪铝的期限结构维持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沪铝1810合约和1811合约正价差缩窄至45元/吨,显示远期合约下跌意愿更强。现货成交方面,据SMM报道,上海现铝成交集中14500-14520元/吨,对当月贴水10元/吨至平水,无锡成交集中中14500-14520元/吨,杭州成交集中14530-14550元/吨。持货商出货稳定积极,中间商主要为下游接货,下游企业周末备货,接货意愿积极,整体成交较好。
行情研判:综述,沪铝振荡回落,因中国8月一系列经济指标表现不佳,且8月原铝产量进一步扩大,但国内氧化铝价格仍持坚。且国内铝库存持续减少,仍需谨慎看待铝价回调幅度。操作上建议沪铝1811合约暂以14500元/吨为涨跌分界线,短期观望为主。
铅:
现货方面:9月14日SMM现货1#铅报价为19000-1915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跌75元/吨。期盘维持红盘震荡,但持货商鲜有报价,多以观望为主,报价升贴水情况变动不大,同时下游谨慎采购,散单市场交投氛围较为清淡。
内盘走势:今日沪铅主力1810合约震荡走高,尾盘报收19020元/吨,较上一日收盘价涨0.98%,空头减仓支撑。市场期限结构方面,沪铅延续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铅1810合约和1811合约的负价差缩窄至440元/吨。
行情研判:9月14日沪市有色金属仍普遍飘红。沪铅主力1810合约震荡走高至19020元/吨,领涨有色金属,空头减仓支撑。因中美贸易谈判将重启,宏观向好。目前铅价仍表现坚挺,但上行乏力,延续高位震荡。操作上建议沪铅1810合约可于18800-19100元/吨之间高抛低吸,止损各150元/吨。
锌:
现货方面:9月14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21490-2159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涨10元/吨。炼厂惜售不出,早市贸易商坚定挺价,对1810合约报升水360-370元/吨左右,相当于对当月升水60-90元/吨左右,市场反馈较少,成交寥寥,部分贸易商微调价格出货刺激部分成交。进入第二交易时段,部分贸易商收货,市场成交稳于升水320-350元/吨左右,对当月仍处升水状态;而进口对国产维持大贴水200-350元/吨左右,因盘面及升水均处相对高位,下游采购较为谨慎,整体成交一般。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1811合约震荡走弱,承压于60日均线之下。尾盘报收20735元/吨,较上一日收盘价跌0.6%。市场减仓震荡,多空交投谨慎。期限结构方面,沪锌延续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锌1810合约和1811合约的负价差缩减至475元/吨。
行情研判:9月14日沪锌主力1811合约震荡走弱至20735元/吨,承压于60日均线之下,多空交投谨慎。期间受中美贸易上方谈判重启,美元承压续挫支撑。但上方面临较大阻力,且伦锌表现疲软亦对拖累沪锌。预计短期将延续横向震荡,操作上建议沪锌1811合约可于20600-21000元/吨之间高抛低吸,止损各200元/吨。
黄金:
外盘走势:今日伦敦金、伦敦银均震荡走高,延续区间横向整理。截止北京时间15:29,伦敦金报收1206.55美元/盎司,微涨0.43%。伦敦银报收14.229美元/盎司,微涨0.56%,多头逢低做多信心较弱。
内盘走势:今日沪金主力合约1812震荡走弱,报收268.65元/克,较上一日收盘价涨0.21%,触及8月14日以来新高269.05元/克。市场减仓震荡,多空分歧加大。沪银主力合约1812高开走弱,尾盘报3429元/千克,较上一日收盘价微涨0.2%,空头减仓支撑。
行情研判:9月14日沪金主力、沪银主力均延续震荡,受美元指数继续走弱支撑,预计短期有望震荡偏多。操作上,建议沪金主力1812合约可背靠267.5元/克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268.5元/克,目标关注269.5元/克;沪银主力1812合约可于3420元/千克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3425元/千克,目标关注3445元/千克。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五螺纹钢期货震荡走强,RB1901合约开盘报4068元/吨,最高4111元/吨,最低4041元/吨,收盘报4090元/吨,涨37元/吨,日涨幅0.91%,成交量减少至386.95万手,持仓量增加59158手至269.49万手。
(1)现货市场:20mm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4530元/吨,持平;广州报价4710元/吨,跌40元/吨;北京报价4370元/吨,涨10元/吨;福州报价4470元/吨,涨30元/吨。
(2)钢厂调价:9月14日,马钢对马鞍山和合肥地区建材价格调整如下:螺纹价格下跌30元,现合肥地区Φ20mmHRB400螺纹钢执行价格为4630元/吨,马鞍山地区Φ20mmHRB400螺纹钢执行价格为4610元/吨;以上调整均为含税,2018年9月14日起执行。
(3)消息面:2018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6519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4114亿元,增长14.1%,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7%。
周五RB1901合约震荡走强。随着期货市场价格止跌回升,市场心态有所好转,现货价格报价整体持稳,低价资源明显减少,市场成交表现也有所回暖。技术面上,期价表现止跌回升,MACD指标绿柱小幅缩小,不过上方均线阻力仍然存在。操作上建议回调做多为主,止损参考4000。
五、宏观经济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再反思:历史很容易重复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再反思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以此为标志,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十周年。当时,为挽救岌岌可危的金融市场,主要央行向市场注入天量流动性,美联储总资产由危机初的0.9万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末最高的4.54万亿美元,扩张了4倍。长期低利率、流动性充足的背景下,资产价格高企,但经济结构未有明显调整。而今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放松金融监管,市场对金融风险的担心与日俱增。十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再次反思,或许是避免下一次危机的最好方式。(杨志锦)
导读
纽约研究机构DataTrek的联合创始人尼克·科拉斯表示,由于很多国家并没有重视雷曼兄弟破产所引发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是一味利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在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得不到实质性解决的情况下,历史很容易重复。
2008年9月15日,市值一度位列美国第4的大型投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因投资次级抵押住房贷款产品巨亏而不得不申请破产重组,由此引爆了次贷金融危机,进而迫使各国央行启动宽松货币政策拯救岌岌可危的金融市场。
“至今,宽松流动性依然对全球金融市场与经济复苏前景构成巨大的冲击。”前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直言。
在他看来,随着美联储率先扣动收紧货币政策的“扳机”,令全球资金流动性趋于紧张,今年以来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资本持续流出、外债兑付压力高企、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等问题,导致这些国家股债汇三杀状况多次出现,经济发展前景蒙上巨大阴影。
“下一次衰退的种子总是在前一次衰退中播下,由于很多国家并没有重视雷曼兄弟破产所引发的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是一味利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因此在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得不到实质性解决的情况下,历史很容易重复。” 纽约研究机构DataTrek的联合创始人尼克·科拉斯(Nick Colas)表示。
QE依赖症
为了拯救岌岌可危的金融市场、避免经济衰退,2008年底至2014年10月,美联储先后出台三轮量化宽松政策,通过QE购债政策向市场投放了逾3.9万亿美元资金,令美联储持有的资产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07年底的约6.1%大幅升至2014年底的25.3%,资产负债表扩张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随之而来的是,欧洲、日本等各国央行纷纷跟进、出台货币宽松QE政策,向金融市场投放的资金额同样达到数万亿美元。至今,整个金融市场对这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评价不一。
究其原因,在美联储注入数万亿美元流动性后,美国年均经济增速仅保持在2%左右,不但远低于次贷危机爆发前3%的平均水平,而且没能大幅反弹;与此同时,充裕的美元流动性导致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与实际经济复苏状况日益“脱节”——资产价格估值虚高、泡沫日益严重,给未来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埋下伏笔。
他解释称,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期间,欧洲不少债务高企国家不是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解决债务问题,而是靠着欧洲央行不断购买这些国家债券释放流动性“渡过难关”。这也让上述欧洲国家患上了“QE政策依赖症”,比如希腊等欧洲国家一旦遇到国债兑付违约风波,就向欧洲央行寻求QE资金援助摆脱困境。
欧洲央行执委Benoit Coeure曾对此指出,欧洲各国政府迄今实施的结构性改革是“半生不熟、缺乏热情”,迫使欧洲央行不得不持续加大QE力度维系经济复苏。
在上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看来,各国持续扩大宽松货币规模的另一个负面冲击,就是各国为了扩大出口规模提振本国经济,纷纷开启货币竞争性贬值大战,导致全球贸易摩擦不断增加,为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崛起埋下伏笔。
步调不一的“多米诺效应”
美银美林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则认为,在全球过剩的流动性发生逆转的大背景下,全球已经开始出现“滚动熊市”,今年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正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不过,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收紧步调不一的情况下,当前受冲击最大的,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他们也成为雷曼兄弟破产触发全球货币宽松政策大进大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前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强调说。
在前些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货币量化宽松期间,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大举引入外债资金,导致负债率(外债余额/GDP)与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重纷纷大幅走高,导致他们靓丽的GDP增长数据背后,存在着“弱不禁风”的经济基础。
随着美联储率先收紧货币政策导致美债收益率飙涨与美元升值,这些新兴国家兑付外债的成本持续抬高,加之美元升值触发资本流出压力骤增,最终触发货币大幅贬值。
在Marc Chandler看来,这实质是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收紧步调不一“惹的祸”。尽管很多新兴市场跟随美联储鹰派加息甚至紧急多次加息以稳定货币汇率,但鉴于这些被动加息举措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陷入经济衰退风险,因此全球投机资本“捡软柿子捏”——大举沽空存在经常账户赤字扩大、外债占比高企等经济问题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
上述美国对冲基金经理则认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收紧之所以“步调不一”,一方面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比如欧洲央行担心意大利、希腊等国爆发债务危机,日本央行则需要进一步刺激通胀,不大会与美联储鹰派加息节奏保持“同步”。
另一方面,不少新兴市场国家也出现了货币政策误判,比如土耳其政府此前坚持“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的观点,导致大量外资担心土耳其出现恶性通胀而大举撤资,最终引爆了土耳其货币崩盘危机;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则由于经济动荡引发政局不稳,导致货币政策只能趋于宽松以防止经济形势更剧烈波动。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收紧步调不一,反而令新兴市场货币承受更大的沽空压力。”他认为。由于欧洲日本依然延续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投机资本可以轻松从这些国家金融市场低息借入大量杠杆投资资金,用于沽空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导致当前新兴市场货币沽空潮“一浪高过一浪”。
他直言,这也是美联储后两轮宽松货币措施一直被金融市场诟病的原因之一——一则它对美国经济复苏增长的边际推动效应在递减,二则大量QE美元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导致这些国家外债负担持续加重,如今陷入偿债压力骤增困局。
“或许,这也是全球央行在雷曼兄弟破产后启动宽松货币政策时,不曾想到的局面。” Marc Chandler指出。目前如何协调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收紧步调与节奏,尽可能减轻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与金融市场动荡冲击,俨然成为各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事实上,美国也在为雷曼破产所引发的宽松货币政策买单。” Marc Chandler指出。尽管美联储持续采取鹰派加息缩表措施,但全球相对宽松的流动性令大量资金涌入长期美债避险,导致美国长短期国债收益曲线日益平坦化,引发金融市场针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
“这让美联储再度陷入格林斯潘之谜的烦恼。”他认为。早在2004-2006年期间,金融市场出现了所谓的“格林斯潘之谜”——当时美国处于加息周期,联邦基金利率从1%一路上调至5.25%,但美国长期利率“不为所动”持续走低,导致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倒挂,随之而来的,就是次贷危机爆发。
在他看来,美联储若无法协调全球央行制定更稳妥趋同的货币政策步伐,美国长短债收益率扁平化趋势可能令美国再度重蹈此前的覆辙。
美提议新一轮贸易磋商 “邀请”到来的时点颇为微妙
美提议新一轮中美贸易磋商市场喜忧参半
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进展让全球投资者紧绷的神经得到了短暂的松懈,市场迎来反弹。
北京时间9月13日早间,媒体称,美国政府已提议与中国进行新一轮贸易磋商,以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这则“美国主动邀请中方进行新一轮贸易磋商”的消息,为投资者注下一剂止痛剂。9月13日,A股、香港恒生指数实现“V型”反转,香港恒生指数更是单日上涨2.54%,创下自2016年2月26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这是好事”
新一轮贸易磋商的“邀请”到来的时点颇为微妙。
近期让市场颇感压力的是,美国针对自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已过意见截止日期,但是却尚未开始实施。多地美国商会也在近期纷纷发声,认为贸易摩擦已对美资企业造成了冲击,这包括制造成本增加、产品需求减少和利润下降等。
根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最新的一份研究,因美国威胁要再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超过四分之一的跨太平洋集装箱贸易受到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威胁。
BIMCO首席航运分析师彼得·桑德指出,如果美国和中国分别对价值2000亿美元和600亿美元的商品实施关税,85.3%的中国海运进口额和58.5%的美国海运进口额可能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
在BIMCO的测算中,2000亿美元的关税所影响的商品货运量达约为2240万吨。桑德分析称,尽管这个数字约占目前全球集装箱运输量的1.5%,看起来并不是很多,但它可能对航运业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能源署(IEA)也在9月13日发布的月度报告中称,尽管目前石油市场紧缩,世界石油需求将很快达到每天1亿桶,但全球经济风险正在加剧。IEA指出,一些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贬值导致能源进口成本增加,以及贸易争端升级可能带来的增长的风险,让石油需求面临削减的隐忧。
咨询公司FACTS Global Energy董事长Fereidun Fesharaki在香港里昂证券投资者论坛上表示,在美国切断伊朗供应之后,国际原油价格将进一步上涨。“但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持续的贸易摩擦影响了市场情绪,可能让全球经济活动放缓,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将受到抑制。”他说。
Fesharaki认为,如果中美贸易问题得到解决,那么石油的价格将上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白宫经济顾问、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NEC)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说,“这是好事”。拉里表示,“我们(中美)现在正在沟通,你可以说沟通已有所升级”。
股市短期反弹
除大宗商品外,股市的反应也表明,投资者对贸易冲突的缓解感到欣慰。美股在新一轮贸易谈判消息传出后,标普500指数收涨0.04%,报2888.92点。道指涨幅为0.11%,报25998.92点。纳指则下跌0.23%,报7954.23点,并在13日开盘后,三大股指全线上涨。欧洲股市也实现两连涨。
亚太市场也实现普涨,截至9月13日收盘,沪指报2686.58点,涨1.15%,深成指报8163.76点,涨0.65%;香港恒生指数也在收盘时收于27000点上方,报27014.49,单日上涨2.54%,为恒生指数近30个月来最大单日涨幅。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恒生指数在自2018年1月的高点下跌逾20%、宣告进入技术性熊市后的首日上涨,这对提振投资者信心显然有利。
安信国际证券也认为,在9月12日港股市场处于严重技术超卖的水平后,最新的贸易进展的消息对大市起刺激作用,技术反弹一触即发。
Lukman则认为,中美间紧张的贸易关系得到缓解,可能会重燃风险偏好,在短期内支撑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
六、全球观察
韩国反对欧盟关于钢铁进口征收保护性关税
据韩联社9月13日报道,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宣布,韩国政府和钢铁工业行业反对欧盟对钢铁征收保护性关税,同时为韩国主要出口商品寻求获得欧盟关税豁免。
9月12日,由韩国政府和行业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在布鲁塞尔参加了一场听证会。欧盟规定,对于23类进口钢铁产品,一旦超出近三年平均进口量的配额限定,将征收25%的关税。为此韩国表示反对。
欧盟表示,鉴于今年年初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向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实施关税配额是为了保护欧盟的工业不受钢铁进口的影响。
韩国代表团声称,保护性措施与WTO的程序要求不符。因为韩国向欧盟出口的钢铁产品在2016至2017年之间仅增长了3%,未对欧盟的工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韩国代表团发出警告,关税提高将导致普通市场上钢铁产品的价格提高,给消费者和汽车、家用电器、能源等其他行业造成经济负担。
如果进口配额限制不可避免,韩国代表则向欧盟寻求对主要韩国出口商品实施关税豁免或减免,因为韩国产品对欧盟成员国来说不可或缺。
7月20日,除了一些对欧盟出口十分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欧盟对23类进口钢铁产品实施关税配额,适用于其他各国。欧盟委员会早些时候曾表示,最迟将于2019年初对证会上的意见予以考虑。
印度考虑对部分中国钢材加征反倾销税
据印度媒体PTI报道,印度可能对部分中国钢材征收为期五年、至多185.51美元每吨的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相关企业不受外来低价进口资源的损害。
申请发起本次反倾销案的印度国内公司有JSWSteelLtd.,SunflagIron&SteelCo.Ltd.,UshaMartinLtd.,GerdauSteelIndia,VardhmanSpecialSteelsLtd.和JayaswalNecoIndustriesLtd.
在本次反倾销调查中,印度工商外贸总局(DirectorateGeneralofTradeRemedies,DGTR)称进口自中国的定尺合金棒材及条杆材(straightlengthbarsandrodsofalloysteel)在调查期(2016-2017财年)内数量激增。
印度工商外贸总局表示,相关商品进口价格已低于印度国内市场公允价格,进而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利润,资本回报率及现金流造成了负面影响。
印度工商外贸总局在一份官方声明中称,“相关部门建议对来自中国的受调查产品加征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建议税率范围在44.89美元每吨到185.51美元每吨之间。
但是,该政府部门补充说,当进口铸造棒材和工模具钢的到岸价格高于659.91美元每吨时,将不适用于上述反倾销税。
如果到岸边价格低于659.91美元每吨,则实际到岸价格和659.91美元每吨之间的价差部分将作为反倾销税加以征收。
印度工商外贸总局是印度商务部的下属部门,负责对加征反倾销税提出建议,但最后的征税决定仍有待于财政部做出。
来自中国的定尺合金棒材及条杆材进口量在2016-2017财年增至18.0959万吨,而2013-2014财年该数字则为5.6690万吨。印度进口的定尺合金棒材及条杆材总量在2016-2017财年增至25.6004万吨,而2013-2014财年该数字为13.2933万吨。
印度国内对该钢材品种的需求量也由而2013-2014财年的151.4795万吨增至2016-2017财年的166.9653万吨。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