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6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涨幅明显。主力9月合约,以50050元/吨收盘,上涨1810元,涨幅为3.75%。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307.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93,低于上一交易日7.94,上海期铜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1020874手,持仓量增加76124手至723376 手。主力合约成交513720手,持仓量增加3334手至213502手。
上海期铝价格收平。主力9月合约,以14510元/吨收平。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943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47,低于上一交易日7.58,上海期铝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44684手,持仓量减少15312手至628994 手。主力合约成交251852手,持仓量减少20794手至282886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23265元/吨收盘,上涨165元,涨幅为0.71%。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816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8.26,高于上一交易日8.25,上海期锌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932144手,持仓量减少4532手至551732 手。主力合约成交669146手,持仓量减少13434手至248876手。
上海期铅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17935元/吨收盘,上涨415元,涨幅为2.3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319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3,与上一交易日7.73持平,上海期铅涨幅与伦敦市场相当。
全部合约成交124954手,持仓量增加642手至69414 手。主力合约成交97296手,持仓量增加1120手至38322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0月合约,以3568元/吨收盘,上涨28元,涨幅为0.79%。
全部合约成交7940798手,持仓量减少146552手至4879106 手。主力合约成交6233630手,持仓量减少331032手至3421350手。
【股市行情】8月6日消息,今日两市小幅冲高后,一路震荡下行,沪指险守2700点关口,收盘创近两年半新低,深成指罕见九连跌,创业板指重挫近3%,两市避险情绪显著上升,人气急剧下降,临近收盘,三大股指虽有小幅反弹,但市场依旧跌多涨少,两市合计成交2911亿元,行业板块几乎全线下挫,仅银行板块逆市活跃,截止收盘,沪指报2705.16点,跌1.29%,深成指报8422.84点,跌2.08%,创指报1440.80点,跌2.75%。
二、国内焦点
铁矿石巨头扩产为哪般?
今年初以来,中国钢企的铁矿石需求正在逐渐下降。但与此同时,海外矿业巨头丝毫没有停下产能扩充的脚步。以淡水河谷为例,2018年第二季度铁矿石总产量为9675.5万吨,环比增长了18.1%,同比增长了5.3%;铁矿石销量为7330万吨,同比增长了5.8%。力拓的皮尔巴拉铁矿石发运量在第二季度达到8850万吨,比2017年第二季度高出了14%。必和必拓第二季度铁矿石产量也创了新高。从上半年完成情况来看,下半年淡水河谷离完成年度3.9亿吨产量目标任务同比还有2200万吨的增量;力拓按照年产量3.4亿吨的最大目标来算,下半年产量同比将持平;下半年必和必拓产量将同比增加300万吨左右。
中国铁矿石进口为何放缓?国际矿业巨头为何不断扩充产能?未来市场对铁矿石的需求如何?思考这3个问题,有助于分析全球铁矿石市场的走势。
中国铁矿石进口为何放缓?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家,近年来,中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一度高达80%以上,2017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创历史纪录,达到了10.75万吨,同比增长5%。但是,这种情况在2018年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改观。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为8324.2万吨,同比减少1145.8万吨,下降12.1%。2018年上半年,全国共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约5.31亿吨,同比下降1.6%;累计进口额约为372.88亿美元,同比下降7.9%。
今年上半年,中国铁矿石进口放缓,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在环保压力逐渐加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产能大幅压缩,必然会降低铁矿石采购需求。根据相关要求,2018年我国再压减钢铁产能3000万吨左右,力争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钢铁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2020年底前,河北钢铁(000709,股吧)产能要控制在2亿吨以内。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我国对于铁矿石采购的需求必然会下滑。
二是电炉短流程产能释放,废钢需求增长,侵占了一部分铁矿石市场份额。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电弧炉产能1255万吨,预计7月~12月份新增电弧炉产能在1005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东、华中区域。随着电炉产能的不断提升,后期中国钢铁产业对于铁矿石采购的需求必然会打折扣。
事实上,今年港口铁矿石库存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钢企铁矿石采购活跃度放缓的情况。当前,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依然维持在1.5亿吨左右的高位,这表明在环保政策的压制下,国内钢企生产节奏明显放缓。
国际矿山巨头为何扩充产能?
在中国需求放缓和铁矿石价格震荡调整的情况下,国际矿业巨头为何依然热衷于扩充产能呢?具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其一,发挥规模优势,挤压“非主流”矿山生存空间。
其实,以淡水河谷为代表的国际矿业巨头扩充产能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今年中国铁矿石需求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迹象,才使这一行为显得更加引人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矿业巨头希望依托自身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挤压“非主流”矿山的生存空间,提升其在整个铁矿石市场的占有率。以淡水河谷为例,当前该矿山铁矿粉和球团矿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盈亏平衡点降至30美元/干吨以下,达到28.8美元/干吨,与“非主流”矿山相比更具竞争力。
其二,为自身矿山的新老交替做准备。
今年6月份,必和必拓曾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经批准了一项29亿美元的支出计划,用于开发其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southflank铁矿项目,该项目将于2021年开始投产,将完全取代年产8000万吨的杨迪(yandi)矿。据悉,杨迪矿已接近其开采寿命。后期,随着一些矿山超过服役期,国际矿业巨头必然会不断寻找新的矿山来替代原有矿山。
其实,矿山从项目开工到最后的投产一般需要4年~6年的时间。资料显示,2011年以来,世界矿业巨头陆续投入了1200亿美元,用于扩大产能,而这些产能恰好会在最近几年集中释放。2015年,力拓增产约3000万吨,必和必拓增产约2000万吨,fmg增产约1000万吨,淡水河谷增产约3500万吨,这四大矿山累计增产近1亿吨。
其三,印度等钢铁产能迅猛增长的国家成为目前国际矿业巨头新目标。
必和必拓曾做出过这样的预测:钢铁将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印度钢铁需求将在2025年翻一番。而根据印度政府所制定的目标,到2030年,印度钢铁产量将达到3亿吨。
未来需要更“绿色”的铁矿石?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和钢企利润率的逐步回升,62%品位铁矿石与较低品位铁矿石(包括58%品位及更低品位)之间的价差正在逐渐扩大。由此看出,未来,市场对更加绿色环保的铁矿石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
对此,必和必拓方面指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钢铁行业在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是‘更大型化的高炉’‘靠近沿海地区’‘更加绿色环保’。目前,中国积极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已大大加速了这一目标的实现。这促使我们尽快将客户的未来需求融入到我们的战略思考中,从而在矿山的开发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以必和必拓近期正在开发的southflank铁矿项目为例,该项目将使得该公司在澳大利亚西部的铁矿石品位从平均61%提升至平均62%,将进一步增强必和必拓为亚洲地区客户供应低成本、高品质原材料的能力。
必和必拓方面指出,其铁矿石的硫含量和其他微量元素如钒、锌和砷等的含量都很低,有助于钢企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其产自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的纽曼块矿,含铁量非常高,且脉石含量低,能够提高高炉的铁水产量并降低能耗。同时,由于块矿可直接加入高炉,省去了烧结和造球工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据了解,2017财年,必和必拓块矿产量占总产量的24%。
卡拉加斯矿山铁矿石平均品位约为66%,被认为是全球铁矿石品位最高的矿山。近几年,淡水河谷共投资195亿美元,大力开发卡拉加斯矿区的s11d铁矿项目。
“铅炭电池”概念横空出世 多家储能公司已提前布局
据媒体报道,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林海波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用稻壳制备成高性能的电池级碳材料,并用这种材料开发出高性价比的铅炭电池,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前,该科研成果已建成百吨级超级电容炭和千吨级电池碳生产线。
铅酸电池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蓄电池之一,相较于传统铅酸电池,其性能指标显著提高。铅炭电池被称为新一代铅酸电池,是当前国际铅酸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较于普通铅酸电池,铅炭电池的循环寿命提高6倍、充电速度提高8倍、放电功率提高3倍,同时具有成本低的优势。该项成果实现了稻壳基电池碳材料、铅炭电池以及产品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将推动汽车启停电源、汽车混合动力以及储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公司方面,据选股宝主题库(xuangubao.cn)储能板块显示:
圣阳股份(002580,股吧):公司早在2014年就与日本古河电池株式会社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双方拟就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容量、深循环、超长寿命铅炭技术储能铅酸蓄电池产品进行战略合作。目前铅炭电池是公司目前在储能领域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南都电源(300068,股吧):公司是铅炭电池储能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的铅炭电池运行数据达到了设计数据标准,其储能成本也达到了国内铅炭电池储能成本的最低水平。公司去年还曾中标阿里巴巴云计算某数据中心,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打造智能城市对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的需求释放。
九洲电气(300040,股吧):2017年1月,公司与哈工大签署协议,共同研发铅炭超级电池在储能和动力领域的应用。双方成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发铅炭超级电池在储能和动力领域的应用,后者拥有的铅炭超级电池相关专利技术。
铜矿劳资谈判催化行情发动 多数人看涨铜价
本文发布于8月6日
上周五7月27日间沪铜收盘价为50090元/吨,本周五8月3日间收盘沪铜收于49230元/吨。本周五铜价较上周五铜价下跌1.71%,在上周的调查中,有7%的人预测看跌本周铜价。
本周铜价总体持下行态势,周一震荡下跌逾1.4%,周二周三受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稳“字当头信号与频繁罢工消息,小幅反弹,但周三夜盘开盘低开,吐出前两日全部增幅,周四周五区间震荡,较上周走势终跌逾1%。宏观方面,本周贸易战阴云不散,或有升级态势,中国数据不及预期,铜价作为经济指标,受到一定程度的上行阻力,美国方面,美联储虽维持利率不变,但称经济强劲,市场预期9月将加息。
宏观面,国内,人民币离岸跌破6.90,创去年5月31日来最低,人民币加速贬值令沪铜稍显抗跌。国际方面,美国政府威胁加征关税,贸易战再度出现升级可能,有色金属集体承压。智利铜矿劳资谈判,短期被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盖过,但仍将是行情发动的催化剂。
据smm对国内行业人士的调研显示,对于8月3日日间收盘价49230元/吨,普遍对下周走势较为乐观,认为下周铜价涨幅较大。56%的参与人士认为短期看涨铜价(涨逾1%),22%的参与人士认为铜价震荡偏强(涨1%以内),11%的参与人士认为铜价震荡偏弱(跌1%以内),11%的参与人士认为下周铜价看跌(跌逾1%)。
沪铜短期震荡偏强,因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央行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相对于国内之前偏强的黑色系有个价格的修复。同时,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l和前值相比变动不大,贸易战带来的经济成长担忧暂时有所缓解。但铜价上行仍缺乏推动力,国内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上半年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0.9%,增速回落3.9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10.3%,短期内需求叠加季节性因素是放缓的。虽然目前政策边际宽松,但反应到需求上是有时滞的。
目前虽然流动性在放松,但企业的下游需求扩张不明显,因为企业普遍负债高,银行受考核约束,居民消费能力缺乏增长点。欧美虽然7月制造业pmi初值好于预期,但综合是下降的,可能因为是企业在和特朗普关税政策抢跑。基本面上,铜的短期供应矛盾不突出,虽然escondida8月中旬可能罢工。预计下周铜价仍以震荡为主,重心或有所上升。
瑞达期货:
亚市美元指数延续反弹,现交投于94.8附近,因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维持年内加息4次的预期,英国央行利率决议,加息概率高达9成,或限制美元指数上涨高度。此外短期中美贸易争端存在升级担忧,需关注该事件进展。铜市行业资讯方面,据悉,必和必拓旗下智利escondida铜矿投票结果显示,拒绝资方提议并决定罢工,该铜矿是全球最大的铜矿。必和必拓预计会提求政府调停解决,这最多会将罢工行动延迟10日。
短期铜价将在智利铜矿罢工和中美贸易战的不断炒作中寻求交投方向,多空交投趋于反复,建议沪铜1809合约可于50000-49000元/吨间高抛低吸,止损各450元/吨.
smm独家预测:
欧美方面,下周重点关注美国7月cpi和ppi环比,以及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数据整体预期高于前值,美元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施压铜价。中美双方就提高税率至25%相关事宜的谈判结果尚未有新消息,但预期下周可能会有进一步发展,若美方坚持提高税率,中方强硬反击,则市场可能陷入又一次恐慌。下周铜矿罢工事件预计进入政府调停,若调停无果,则进入罢工阶段。两事件同时发酵的情况下,宏观环境的不断恶劣会使罢工事件的影响被缩小。预计短期内铜价走势仍然以偏空为主,且根据cftc铜持仓报告,空头势力仍占上风,从布林轨道上看,周线纠缠于下轨,整体形势不尽乐观,下周运行于6050美元/吨~6220美元/吨。
国内方面,下周关注国内7月外汇储备,进出口同比,cpi和ppi同比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宏观环境的恶化加上国内经济上行困难,预计下周离岸人民币贬值难以有收缓之势,但这也为国内的铜价走势提供一定支撑。宏观偏空的情况下,多头仍不敢贸然行事,上行动力不足,反弹仍显无力,但依托抗跌性,预计下周沪铜运行于48500元/吨~50000元/吨。
现货方面,由于本周台风和海关内部报关系统更新的原因,周内进口铜报关入市节奏有所延后,下周周初供应偏紧状态暂难改变,现货依然维持量少价挺的态势,持货商仍以抬升水为主。今日隔月价差自120元/吨一线收窄至80-90元/吨,令今日升水再抬受阻。下周隔月价差能否顶在100元/吨以上,是升水能否抬至100元/吨一线的依据之一。若盘面受压回落,下游逢低买盘也将逐步增加,有资金能力的贸易商也将继续入市收货,市场活跃度有望保持良好的态势。料下周升贴水报升40~升120元/吨。关注进口铜到货入库情况带来的供应格局变化。总体来说,尽管8月处于消费淡季,但由于库存的低下和人民币的加速贬值令近期市场话语权仍在卖方掌控中。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亚市伦铜承压下滑,无力反弹,其中截止北京时间15:30,3个月伦铜报6127美元/吨,日续跌0.76%,接近于年内7月19日创下的低点,目前铜价有效跌至均线组之下运行,短期警惕技术性卖盘增加。持仓方面,截止8月2日,伦铜持仓量为31.2万,日增3600手,上周伦铜多减仓下行,显示多头逢低做多信心不足。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8月6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50元/吨-升水9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49250-49330元/吨。人民币上周五一度已贬值至6.9以上,进口铜进口受压,短期内难有可预期的货源入市,持货商保持进一步挺价态势,早市延续上周五报价升水50-80元/吨,询价活跃,成交积极。持货商率先上调好铜至升水90元/吨,好铜成交逐渐降温驻足,市场转向提高平水铜报价水平至升水70元/吨,买盘保持积极性,湿法铜报价平水-升水30元/吨,下游买盘有限。低升水货源仍有吸引力,接货者多为贸易商,隔月价差在100-110元/吨区间,短期现货升水直接趋向100元/吨水平。
内盘走势:今日沪铜主力合约1809围绕49430元/吨附近窄幅波动,运行区间为49860-49130元/吨,尾盘收于49370元/吨,日微涨0.12%。期限结构方面,沪期铜维持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沪铜1809合约和1810合约正价差缩窄至70元/吨。净持仓方面,根据上期所公布的前20席位计算,今日沪铜多头总持仓减少1997手,空头增加466手,净持仓为净空25387手,净空量增加2463手,市场看空气氛仍偏强。
行情研判:8月6日沪铜1809合约振荡整理至49370元/吨。在智利铜矿罢工结果未定以及中美贸易战担忧犹存的背景下,铜市低位振荡格局还未改变。建议沪铜1809合约可于50000-49000元/吨间高抛低吸,止损各450元/吨.
铝:
外盘走势:今日亚市伦铝延续低位振荡,其中截止北京时间15:57,3个月LME铝报2028美元/吨,日微涨0.05%,目前伦铝选择向下运行,显示空头暂居优势,上方反弹阻力关注2060美元/吨。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8月6日上海现铝成交集中14280-14290元/吨,对当月贴水50-40元/吨,无锡成交集中14280-14290元/吨,杭州成交集中14290-14310元/吨。持货商稳定出货,但挺价出售,现货贴水维稳,中间商和下游企业稳定采购,整体成交维稳。
内盘走势:沪铝主力合约1809围绕14400元/吨附近窄幅波动,交投区间为14455-14350元/吨,尾盘收于14395元/吨,日微涨0.03%。期限结构方面,沪铝延续近低远高正向排列,其中沪铝1809合约和1810合约的正价差缩窄至80元/吨。净持仓方面,根据上期所公布的前20席位计算,今日沪铝多头总持仓减少372手,空头减少504手,净持仓为净空8724手,净空量减少132手,市场看空气氛上升。
行情研判:8月6日沪铝1809振荡整理至14395元/吨,因市场寄望于2018-2019年采暖季期间电解铝和氧化铝新增产能受限,铝价上涨动力犹存。同时近期国内铝社会库存持续减少,仍利于铝价反弹。建议沪铝1809合约可背靠14220元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14350元附近,目标关注14500元/吨。
锌:
外盘方面:今日伦锌震荡走低,仍于低位震荡整理,交投区间为2613-2561.5美元/吨。截止北京时间15:33,3个月伦锌报2573.5美元/吨,日跌1.32%。持仓方面,截止8月2日,伦锌持仓量为27.8万,日减1843手,显示随着锌价低位震荡,市场情绪低迷。
现货方面:8月6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21850-2195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涨180元/吨。据SMM报道,日内炼厂正常出货,周初市场交投氛围较清淡,贸易商间分歧较大,出货商报8月升水20-40元/吨,然接货商倾向于平水-升水10元/吨左右接货,分歧凸显成交寥寥,部分持货商离市观望,下游逢高观望,整体成交不如上周五。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1810合约冲高回落,上行乏力。日内交投于21715-21230元/吨,尾盘报收21285元/吨,较上一日收盘价跌0.12%。期限结构方面,沪锌延续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锌1809合约和1810合约的负价差微扩至195元/吨。
行情研判:8月6日沪锌主力1810合约冲高回落至21285元/吨,上行乏力。期间因进口锌增多,沪锌库存结束6连降,但仍处于年内低位。然宏观面偏空,美元指数继续震荡走高,中美贸易战担忧持续,锌价承压上行不易。预计短期将维持震荡调整。操作上建议沪锌1810合约可于21500-21100元/吨之间高抛低吸,止损各200元/吨。
铅:
外盘方面: 今日伦铅探底回升,回落至均线组下方运行。截止北京时间15:02,3个月伦铅报2093美元/吨,日跌0.92%。持仓方面,截止8月2日,伦铅持仓量为11.2万手,日减878手,显示随着铅价震荡下滑,多头获利了结。
现货方面:8月6日SMM现货1#铅报价为18000-1810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跌175元/吨。期货低位盘整,持货商随行报价,而下游市场消费一般,维持刚需采购,散单市场交投活跃度不高。
内盘走势:今日沪铅主力1809合约冲高回落,已4连阴。尾盘报收17840元/吨,较上一日收盘价跌0.61%。市场期限结构方面,沪铅延续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铅1809合约和1810合约的负价差微扩至160元/吨。
行情研判:8月6日沪铅主力1809合约继续领跌有色金属,冲高回落至17840元/吨,最低触及今年5月以来最低点17810元/吨。期间中美贸易战担忧持续加之美元指数高位维稳运行,宏观偏空。此外铅市基本面乏善可陈,预计短期下行趋势明显,操作上建议沪铅1809合约可背靠18000元/吨之下逢高空,入场参考17900元/吨,目标关注17700元/吨。
黄金:
外盘走势:今日伦敦金、伦敦银均震荡走低。截止北京时间15:16,伦敦金报收1212.33美元/盎司,日涨0.38%,于低位震荡整理;伦敦银报收15.374美元/盎司,日涨0.44%,上行乏力。
内盘走势:今日沪金主力合约1812、沪银主力合约1812均冲高回落,收十字星。沪金主力报收270.25元/克,较上一日收盘价微涨0.02%;沪银主力报收3692元/千克,较上一日收盘价微涨0.35%,上行不易。
行情研判:8月6日沪金主力、沪银主力均冲高回落,收十字星,显示上方抛压较大。期间美国7月非农就业不及预期,但失业率下降继续支撑美元指数于95关口之上高位运行有力打压,而中美贸易战紧张情绪支撑作用较弱。预计短期或将震荡下探,操作上建议沪金主力1812合约可背靠271元/克之下逢高空,入场参考270.5元/克,目标关注269.5元/克;沪银主力1812合约可背靠3700元/千克之下逢高空,入场参考3695元/千克,目标关注3670元/千克。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一螺纹钢期货震荡走强,RB1810合约开盘报4190元/吨,最高4233元/吨,最低4118元/吨,收盘报4224元/吨,涨56元/吨,日涨幅1.34%,成交量增加至371.91万手,持仓量减少52656手至229.08万手。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4260元/吨,涨20元/吨;广州报价4630元/吨,涨20元/吨;北京报价4150元/吨,涨10元/吨;福州报价4390元/吨,持平。
(2)钢厂调价:8月6日,山东莱钢永锋对建材价格进行调整如下:螺纹钢价格上调30/吨,现Φ18-22mmHRB400螺纹钢执行价格为4200/吨,12mm加价180元/吨,28-32mm加价150元/吨。以上调整均为含税,自2018年8月6日起执行。
(3)消息面:近日,广西正式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广西各地要强化“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对有色冶炼、矿山开采、铁合金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制、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坚决关停用地、工商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到2020年,具备改造条件的燃煤电厂要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周一RB1810合约震荡走强。钢厂库存仍旧处于低位,而京津冀秋冬季限产方案的出炉,也再次提振市场情绪,目前市场看涨情绪仍然较为浓厚;技术面上,MACD指标向上趋势不改,在10均线附近受到较强的支撑。操作上建议以回调做多为主,跌破4150止损。
五、宏观经济
中国将对美600亿美元商品征税 日期将视美方行动而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8月3日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20%、10%、5%不等的关税。商务部也于3日晚间第一时间发表回应称,征税措施的实施日期将视美方行动而定,中方保留继续出台其他反制措施的权利。
2018年7月11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并就该措施征求公众意见。8月2日,美方宣布拟对上述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显示,美方措施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导致中美双方贸易摩擦升级,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损害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针对美方上述措施,中方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公告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将其加征关税措施付诸实施,中方将即行实施上述加征关税措施。
公告称,中方采取上述加征关税措施,目的是捍卫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反制措施遏制贸易摩擦升级,同时,相关措施也尽可能减少对我国国内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影响。上述措施实施后,有关部门将会同社会各界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力争把措施对我国国内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中方的差别化税率反制措施是理性和克制的,是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评估影响后提出的,特别是充分考虑了人民的福利、企业的承受力和维护全球产业链运转等因素。”商务部新闻发言人8月3日晚间发表谈话指出。
依据当天公布的征税清单,其中,对美加征25%关税的商品涵盖牛羊肉、咖啡、果汁等食品类,以及生石灰、铜矿砂、化妆品、印刷品、纺织品、玩具、家具、体育用品等类品,共2493个税目;对美加征20%关税的商品涵盖部分机械、纺织、钢铁等品类,共1078个税目;对美加征10%和5%关税的商品分别涉及974个和662个税目,其中对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部分商品加征5%关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美方对我国产品提高关税,是一种变本加厉的做法。我方并非简单地以加征关税作为回应,对于具体的加征关税的名单以及税率,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充分体现出数量型与质量型的结合。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美国单边行为一再升级,是对世贸规则的公然违背和挑战。“当前,我们在应对层面需要沉着冷静,在做出必要反制的同时,兼顾反制措施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屠新泉说。
预期改善 人民币趋稳渐成共识
关键点位关键时刻,再度准确出手。央行8月3日宣布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当日,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反弹逾600点,市场预期明显改善。
央行为何选在这一时刻出手?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人民币兑美元跌至6.90附近,或有进一步贬值压力。另一方面,6月下旬以来,CFETS(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人民币汇率指数加速下跌至92.41,跌出了94-95的“合意区间”。
机构人士称,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及兑一篮子货币出现“双贬值”,尤其作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大幅下跌5.56%,表明近期这一轮贬值已“超调”。此次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将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叠加不排除后续进行逆周期调节可能,对人民币贬值预期起到较强抑制作用。目前,市场对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趋稳预期已基本达成共识。
做空成本增加
8月3日晚,央行在官网公告称,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外汇风险准备金是汇率波动管理三大工具之一,也是宏观审慎框架的组成部分。2015年“8·11”汇改后,为应对人民币波动加剧,央行首次要求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2017年9月,在市场预期趋于理性的背景下,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
此次央行再次启动外汇风险准备金工具的原因很清楚,央行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操作主要是“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这一举措的影响也很直接: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将增加远期购汇成本,增加做空人民币成本,远期购汇规模减小有助于套利交易减少和汇率预期稳定。
CFETS指数超调
在人民币连续贬值逾3个月后,央行为何选择在此刻出手?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双双来到6.90附近,应防止顺周期行为演变成“羊群效应”。
机构人士认为,不仅人民币兑美元的这个单一汇率“价格”值得关注,与贸易结构相符合的“加权价格”——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更值得关注。
“2016年年中开始运行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维持一篮子指数合理稳定运行。目前,CFETS指数跌至92左右,已明显跌出维持两年多的94-95的‘合意区间’,表明6月以来的这一轮贬值,已有所超调,影响CFETS指数稳定性。”华创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张瑜表示。
4月下旬至6月中旬,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受美元强势格局影响,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下跌约1.7%,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6.99一路上行至97.85,反而升值0.88%。
从6月中旬开始,人民币兑美元及兑一篮子货币出现加速“双贬值”。截至7月31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已回落至92.41,较6月中旬大幅下跌5.56%。同一时期,人民币兑美元出现更明显贬值。统计显示,6月15日至8月3日,人民币中间价累计下行6.81%;市场汇率调整幅度更大,截至8月3日触及6.90附近,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6月中旬已分别下行7.88%、8.17%。
市场人士说,在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背景下,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不是单一盯住美元,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作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锚”——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期大幅下跌,若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进一步恶化,对中国经济不利影响可能逐步显现。
汇率预期趋稳成共识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及兑CFETS货币篮子出现双贬值现象,是2016年初引入CFETS货币篮子之后首次出现的情况。
对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平安证券宏观固收组陈骁团队认为主要有四点:一是中美经济增长表现分化;二是中美货币政策取向分化;三是外贸前景不确定性加大,外贸顺差或承压,而中国股市波动加剧,不利于境外资金流入;四是这轮贬值中,没有明显看到外汇干预的迹象,汇价走势对市场供求及情绪等因素反映比较充分。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本轮汇率波动与中美经济相对增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及全球贸易形势等因素有关,人民币可能仍有一定贬值压力,但政策信号显然有利于汇率波动收窄。
“年内中间价破7概率进一步降低,人民币企稳近在眼前。”在央行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后,有机构点称。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启动外汇风险准备金工具所表达的态度比工具本身可能更重要,尤其央行在公告中表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维持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平衡和稳定市场预期。”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团队称。
六、全球观察
马杜罗演讲遭无人机暗杀 哥伦比亚是幕后黑手?
“这似乎是一场为好莱坞编写的暗杀事件: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半空中爆炸、总统和第一夫人闪避寻求掩护、数千名列队的士兵四处逃散、所有这一切都通过现场直播传向全国”,美国《纽约时报》4日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描述了当天委内瑞拉发生的袭击,并称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动用无人机针对一国元首进行暗杀活动。
暗杀事件发生3小时后,马杜罗在总统府向全国发表电视直播讲话。马杜罗严肃地表示,当天本来是美好的一天,但在庆祝活动即将结束时,发生了针对他本人人身安全,使用无人机的爆炸袭击。
在电视讲话中,马杜罗声称,内政部已获得袭击策划者信息,暂不便透露细节。他说,逃亡海外的委内瑞拉极右翼分子出于憎恶和绝望制造袭击,并暗示其与哥伦比亚桑托斯政府、美国联合策划。他说:“我毫不怀疑,这场攻击幕后指使者的名字是桑托斯。”
马杜罗下令军队在与哥伦比亚接壤边境保持警戒,还愤怒地要求桑托斯下台。
马杜罗的指责把委内瑞拉、甚至是拉美左派与哥伦比亚的矛盾暴露出来。桑托斯曾被马杜罗斥责为“美国走狗”。马杜罗声称,哥伦比亚帮助美国计划推翻委内瑞拉的社会主义政府,以图控制该国的石油财富。
而《华盛顿邮报》则称,桑托斯是马杜罗“直言不讳的批评者”。桑托斯在法新社8月1日刊出的采访中,声称马杜罗在位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委内瑞拉陷入经济困境,今年的通胀率高达百分之一百万,“在通胀水平如此高的委内瑞拉,马杜罗的政权将会倒下”。
桑托斯自2010年起担任了两届哥伦比亚总统,即将于8月7日交棒给杜克。而杜克早已明言计划与美国联手,对委内瑞拉的立场可能更加强硬。美国右翼网络媒体布赖特巴特新闻网称,哥伦比亚当选总统杜克前不久与美国参议员卢比奥会谈,商讨如何推翻马杜罗政权。
乌拉圭国际问题专家西韦尔前不久在西班牙《起义报》刊文,批评哥伦比亚是北约在拉美的“特洛伊木马”。文章称,哥伦比亚今年5月以“全球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北约,成为唯一一个具有该身份的拉美国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是美国进入南美破坏委内瑞拉稳定的“大门”。
古巴《格拉玛报》评论说,哥伦比亚早就拥有美国在其境内的强大军事存在,而加入北约则是迈出更具争议性的步伐。哥伦比亚的这一决定对整个拉美、特别是以委内瑞拉为首的邻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刺耳的警报。
对于马杜罗的指责,哥伦比亚外交部回应说,这一指控“是荒谬且缺乏根据的”,“委内瑞拉领导人习惯性地将任何形势归咎于哥伦比亚。我们要求他尊重桑托斯总统、哥伦比亚政府和人民”。
贸易战祭出了第一个全球化牺牲品
卖到中国的德国汽车涨价了!
中国消费者还没说啥,美国蓝领工人开始焦虑了。这看似令人费解的一幕,就在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背景下上演了。德国汽车成为特朗普关税政策祭出的第一个牺牲品:明面的牺牲品是在美国设厂的德国汽车公司,潜在的牺牲品则是美国汽车工人的就业岗位。
先还原一下新闻事实吧:7月30日,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将其旗下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两款运动型实用汽车(SUV)在中国销售价格分别提高4%和7%,原因是成本增加。至于成本增加的原因,也不难找到:自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多线发动加征关税的贸易攻势后,美国产宝马车的全球采购零部件价格上涨了。同时,作为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之一,中国从7月6日起对产自美国的进口汽车在新实施15%关税基础上再加征25%,即征40%的税。这意味着,今后以美国为原产地的各国品牌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因价格因素而减少。
早在白宫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开征钢铝关税、打响贸易战第一枪起,就有不少业界人士分析说,全球化产业链发展程度很高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可能会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因为,全球大型汽车生产商都是重量级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建厂。根据《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今年6月公布的最新榜单,2018年全球100家最大汽车零部件公司(100 Top Global Suppliers),来自德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韩国、墨西哥和中国等17个国家。每辆汽车涉及的零部件高达上万个,从组装到生产下线,离不开全球产业链上各国各供应商的精密分工,协同合作。
此轮贸易战对汽车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影响,都会搅乱整条产业链,这就是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美国对产自其他国家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随后不少国家进行反制,就殃及包括美国通用、福特在内,也包括德国宝马在内的各大汽车企业。《金融时报》指出,事实上,唐纳德⋅特朗普为了兑现其竞选时将工作岗位带回美国的承诺,撕毁了他认为会损害美国蓝领选民的国际协议,这实际上已经开始摧毁汽车制造商们熟知的世界。
一起被特朗普摧毁的,可能还有他天天挂在嘴边要保护的美国汽车工人即蓝领选民的就业岗位。因为,美国总统让“关税子弹”对外一阵狂扫,被反制的钢板给弹了回来,打伤的倒是在美国设厂、解决美国人就业问题的外国车企。德企戴姆勒公司表示,2017年它在美国生产汽车的20%销往中国,2018年二季度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它的净利润已下降27%,如果加征关税继续,它将重新考虑生产布局,包括在中国建立新厂的可能性。
再看宝马汽车公司,它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斯帕坦堡城(Spartanburg)建有其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厂,现已超越美国本土汽车品牌,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出口企业,在当地雇佣员工9000人。在斯帕坦堡城周边,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200多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每一家工厂都有当地雇员。去年,斯帕坦堡厂出产的宝马汽车,70%都销往美国境外,约25%出口到中国。《纽约时报》报道称,宝马公司曾给美国商务部写过一封信,表示如果未来出口美产宝马SUV成本过高,公司将会考虑削减在斯帕坦堡城的投资和生产规模。
作为连续9年稳坐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国,一直都是各国各大车企青睐并不愿轻易放弃的市场。奔驰、宝马两家德企的潜台词已经很明确,那就是:贸易战如果继续下去,在美国减产裁员不可避免。
《金融时报》曾引用一位专业人士的话,将贸易战给全球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形容为一场“完美风暴”(perfect storm)。“风暴”的“完美”在于一丝一毫都指向它的反面,即各种因素组合起来,对全球汽车行业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还是那句话,阻止风暴的球在白宫手里,怎样拯救风暴中的同胞,就看它愿不愿意踢出这一脚了。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