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8-02
钢铁是受宏观经济影响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宏观经济状况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状况决定了的需求。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从而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
此外,PPP清库基本结束,已有部分地区重新启动新项目,规范的PPP项目将助力基建投资企稳。在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触底回升。基建投资的回暖对稳定市场信心方面作用极大。统计发布的七月份流通业PMI总指数上升,企业对后市信心好转,市场采购意愿增强,为后期钢价稳定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017年初以来,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一直呈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为7.3%,远低于去年同期21.1%的水平。但是,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国内铁路投资增速开始逐步企稳回升。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27.12亿元,同比增长0.06%。铁路投资增速的回暖,打响了基建投资回升的第一枪。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锤定音,释放了全面宽松的信号。不仅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还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障合理融资需求,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会议还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以及央行MLF,主要还是为了支持信贷和信用债,缓解融资渠道的紧张。
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万亿元,同比增加5500亿元,连同一般债券8300亿元,其重点支出方向为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保、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完善的融资渠道对下游行业,尤其是面临着巨大资金压力的建筑业将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这无疑是利好的,对稳定市场信心方面作用极大。
统计发布的2018年7月份流通业PMI数据显示,其总指数为49.4,较上月上升1.2个百分点。特别是七月份市场走势判断指数升至50.5,环比回升3.5个百分点,表明受近期中央释放的扩大内需、加大投资、有望放松货币政策等信号的影响,再叠加供给侧环保限产因素,社会库存低位消耗诸多因素,流通环节对于下半年经济和需求的预期明显回暖。
七月份采购意愿指数49.0,环比回升1.4个百分点,表明流通企业在下个月向生产企业、或向上一级代理商采购钢材的意愿有所增加。市场信心和采购意愿将不断增强,对后期钢市起到了稳定作用。
来源:网络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