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08月01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08月01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发布时间:2018-08-01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涨幅明显。主力9月合约,以50050元/吨收盘,上涨1810元,涨幅为3.75%。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307.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93,低于上一交易日7.94,上海期铜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1020874手,持仓量增加76124手至723376 手。主力合约成交513720手,持仓量增加3334手至213502手。

上海期铝价格收平。主力9月合约,以14510元/吨收平。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943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47,低于上一交易日7.58,上海期铝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44684手,持仓量减少15312手至628994 手。主力合约成交251852手,持仓量减少20794手至282886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23265元/吨收盘,上涨165元,涨幅为0.71%。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816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8.26,高于上一交易日8.25,上海期锌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932144手,持仓量减少4532手至551732 手。主力合约成交669146手,持仓量减少13434手至248876手。

上海期铅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17935元/吨收盘,上涨415元,涨幅为2.3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319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3,与上一交易日7.73持平,上海期铅涨幅与伦敦市场相当。

全部合约成交124954手,持仓量增加642手至69414 手。主力合约成交97296手,持仓量增加1120手至38322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小幅上涨。主力10月合约,以3568元/吨收盘,上涨28元,涨幅为0.79%。

全部合约成交7940798手,持仓量减少146552手至4879106 手。主力合约成交6233630手,持仓量减少331032手至3421350手。

【股市行情】 8月1日消息,今日两市小幅高开,沪指向2900点关口冲击未果后,三大股指集体下挫,一路走低,钢铁、军工、地产成杀跌主力军,临近收盘,各大股指跌幅有所扩大,市场避险情绪显著上升,截止收盘,沪指报2824.53点,跌1.80%,深成指报9005.37点,跌1.89%,创指报1541.86点,跌1.24%。

 

二、国内焦点

铁矿石价格整体稳中上涨

当周(7月23日~7月27日)铁矿石价格整体稳中上涨。其中,进口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国产铁矿石价格偏强运行。进口铁矿石市场震荡上扬,贸易商看涨心态仍浓,需求方谨慎状态不改,成交情况无明显变化。当周初,受暴风雨天气影响,钢厂采购情绪有所抑制,成交一般。临近当周末,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后,铁矿石成本支撑明显,市场稳步上行后,刺激贸易商投机需求,钢厂按需采购,成交尚可。在期货价格小幅走高,现货市场资源偏紧的情况下,贸易商惜售、看涨心态较浓,进口铁矿石现货市场报价连续小幅上扬,部分地区市场较为活跃。但是需求方对于拉涨之后的价格接受度不高,钢厂采购整体仍以谨慎为主,市场成交情况稳定。国产铁矿石价格涨跌互现,部分地区价格有所上涨,但幅度较小,选矿厂商和贸易商挺价看涨心态较浓,但市场对于高价铁矿石接受度不高,供需双方相互观望僵持状态不改。在进口铁矿石价格小幅上涨,部分钢材品种价格不断走高,以及市场资源偏紧的情况下,选矿厂商挺价看涨力度较大,部分地区市场小幅上行,但从整体成交情况来看,钢厂采购积极性仍然偏低。主要因素:一是国内铁矿石市场可操作资源紧张状态未有明显缓解。国产铁矿石市场受汛期安全环保检查影响,中小型矿山企业开工率较低。进口铁矿石市场由于资源多集中于大户手中,可操作资源整体偏紧,使得进口铁矿石贸易商惜售心态明显;二是钢厂采购量仍以平稳为主。近期钢材库存小幅上升,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是钢材市场供需失衡的状态仍无明显缓解迹象。后期来看,钢厂减产力度加大的可能性较大,这也将进一步抑制对铁矿石的需求。影响后市主要因素:

钢材市场趋强运行。当前钢材市场淡季不淡,钢材价格上行,钢厂利润持续高位。钢材现货价格呈现逐步趋强走势,而部分品种价格持续小幅度上涨,市场需求有所释放,加之厂库及社库方面暂无较大压力,因此钢材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或将维持坚挺状态,从而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支撑。

环保限产压制需求。一是环保限产持续发酵,铁矿石日耗大幅回落,钢厂相对库存再度回升,继续补库热情较差,铁矿石需求实质性改善的可能性较低;二是近期海外矿山发货量回升,进口铁矿石供应相对宽松的状态或将持续下去,这对现货价格将形成长期的压制;三是海运市场持续上扬,导致进口铁矿石到港成本提升,进口铁矿石价格重心有所上移。

综上所述,从供应看,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持续高位,后期海外矿山发货量大概率回升,而国产铁矿石市场整体资源仍处偏紧状态;从需求看,当前环保政策依然严格,随着后期更多地区进入限产阶段,铁矿石需求难有明显起色。预计后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或有所上扬,但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上扬幅度有限,仍以跟随钢材价格走势为主。因此,预计后期国产铁矿石市场将偏强运行。

 

量价齐升 中国钢厂的美好时光

钢企上半年利润同比大涨151.15%,但很难用需求解释。钢价高企使钢企赶在环保限产加大力度前扩大生产,但下半年不确定因素多,市场面临供应过剩或限产加紧导致的产量下行风险。

由于量价齐升,中国钢企上半年利润增速显著加快,钢企效益明显转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约380家主要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3%;实现利润1392.73亿元,同比增长151.15%。

另外,钢企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据中钢协统计,6月末,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至67.3%,同比下降3.97个百分点。但企业费用仍存在上升趋势,上半年380家会员企业支出费用同比增长11.7%。

钢企积极逐利

产量方面,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2018年6月中国粗钢产量为8020万吨,略低于5月创下的纪录高位8113万吨,同比提高7.5%,普遍超过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产量增速。

今年上半年钢企产量高增。据国家发改委,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45116万吨,同比增长6%。

钢价依旧高企。4月中下旬以来,国内螺纹钢吨价保持在4000元以上。

 

Escondida铜矿工会工人计划至少停工30天

smm8月1日讯:escondida铜矿劳资协议谈判进展不顺,原协议期限已过,双方还一直未达成协议,谈判结果悬而未决。必和必拓因未同意工会提出的要求,该铜矿工会的工人计划至少停工30天。工会第一主席帕特里西奥·塔皮亚周二在安托法加斯塔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必和必拓与工会的谈判最终完全破裂,那引发的罢工也绝不会是短期的。工会目前也不想罢工,还是希望以和谈为主来解决问题。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亚市伦铜承压下滑,交投区间为6299-6192美元/吨,其中截止北京时间16:08,3个月伦铜报6209美元/吨,日重挫1.78%。持仓方面,截止7月30日,伦铜持仓量为30.8万,日微增372手,近期伦铜减仓上涨,显示空头逢低积极获利了结。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8月1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平水-升水5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49830元/吨-49910元/吨,升水铜成交价格49850元/吨-49950元/吨。 隔夜沪期铜上冲,但今日再次显现反弹受阻,月初市场资金宽松,持货商挺价抬升水情绪进一步发酵,报价已然全面升水,早市报价平水-升水40元/吨,早市买兴强,成交踊跃,于是持货商再度上抬报价至升水10-50元/吨,但成交活跃度已无进一步提高,市场暂时驻足,令成交维持平水-升水40元/吨水平。下游询价增多买兴尚可,湿法铜多以贴水40元/吨成交。低升水货源仍有吸引力,但持货商再推升水意犹未尽,在供需双方短暂拉锯后,现货升水短期恐仍将上抬。

内盘走势:今日沪铜主力合约1809围绕50000元/吨附近窄幅波动,日内交投于50310-49680元/吨,尾盘收于49950元/吨,日微涨0.06%。期限结构方面,沪期铜维持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目前沪铜1809合约较此轮回调低点48010元/吨累计反弹3.79%,沪铜1809合约和1810合约正价差扩大至130元/吨,显示远期合约反弹意愿扩大。

行情研判:8月1日沪铜1809合约振荡上涨至49950元/吨。同时,美元指数维持高位运行,短期需警惕持续反弹之后的技术修正,建议沪铜1809合约可于50500-49800元/吨间高抛低吸,止损各450元/吨。

铝:

外盘走势:今日亚市伦铝承压续跌,其中截止北京时间16:26,3个月LME铝报2059美元/吨,日微跌0.89%,目前伦铝仍有效运行于均线交织处,短期下跌风险有所减弱,上方反弹阻力关注2100美元/吨。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8月1日上海成交集中14350-14360元/吨,对当月贴水70~50元/吨,无锡成交集中14350-14360元/吨,杭州成交集中14350-14360元/吨。持货商出货力度维持稳定,贸易商接货意愿保持活跃,现货贴水收窄,但双方关于价格的僵持度提升,意味着现货贴水在换月流程前进一步缩窄的难度增大,下游企业采购量较稳定,整体成交较活跃。

内盘走势:沪铝主力合约1809冲高回落,显示上方抛压较重,为四日来首次下跌,表现远弱于其他基本金属,交投区间为14615-14425元/吨,尾盘收于14430元/吨,日跌0.76%。期限结构方面,沪铝延续近低远高正向排列,其中沪铝1809合约和1810合约的正价差缩窄至75元/吨。

行情研判:8月1日沪铝1809冲高回落至14430元/吨,表现弱于其他基本金属。但近期国内铝社会库存持续减少,仍利于铝价反弹。建议沪铝1809合约可背靠14320元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14420元附近,目标关注14600元/吨。

锌:

外盘方面:今日伦锌承压下滑,交投区间为2621-2564美元/吨。截止北京时间15:16,3个月伦锌报2570美元/吨,日跌2.5%。持仓方面,截止7月31日,伦锌持仓量为27.6万,日增884手,显示随着锌价震荡走高,多头增仓入场。

现货方面:8月1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21800-2185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涨350元/吨。据SMM报道,日内炼厂正常出货,早市市场以出货为主,贸易商调价意愿不强,挺价观望,然下游淡季效应演绎至极致,实际消费疲弱,加之进口锌流入预期仍如利剑悬于心头,部分贸易商看弱后市积极调价出货,市场调价情绪升温部分贸易商跟随调整,报价自升水100元/吨左右迅速调整至升水60-70元/吨左右,其中进口锌因货量原因调价速度较慢,日内较0#国产锌报价由贴水30元/吨收窄至贴水10元/吨左右,部分贸易商出于成本考虑离市观望或坚定挺价,而调价贸易商低升水成交尚可,市场分歧较突出,成交货量较昨日变化不大。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1809合约冲高回落,多空交投谨慎。日内交投于21725-21280元/吨,尾盘报收21485元/吨,较上一日收盘价涨0.37%。期限结构方面,沪锌延续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锌1809合约和1810合约的负价差缩减至190元/吨。

行情研判:8月1日沪锌主力1809合约冲高回落至21485元/吨,多空交投谨慎。期间沪锌库存连续下降6周至年内最低位对锌价构成有力支撑,但锌市下游正处消费淡季,上行不易。操作上建议沪锌1809合约可于21200-21700元/吨之间高抛低吸,止损各250元/吨。

铅:

外盘方面: 今日伦铅震荡下跌,截止北京时间15:33,3个月伦铅报2125.5美元/吨,日跌1.78%。持仓方面,截止7月31日,伦铅持仓量为11.2万手,日增475手,显示随着铅价震荡走高,多头增仓上行。

现货方面:8月1日SMM现货1#铅报价为18500-1860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下降150元/吨。期盘再刷新低,同时现货市场货源较多,持货商昨日午后恐慌性抛货,报价升水直线下挫,今日报价基本维稳,而下游市场需求低迷,且对后市不抱乐观,刚需补库亦较有限。

内盘走势:今日沪铅主力1809合约震荡续跌,回落至日均线组之下运行。尾盘报收18305元/吨,较上一日收盘价跌1%,领跌有色金属。市场期限结构方面,沪铅延续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铅1809合约和1810合约的负价差缩微扩至185元/吨。

行情研判:8月1日沪市有色金属涨跌互现,沪铅主力1809合约震荡续跌至18350元/吨,领跌有色金属。中美贸易战担忧犹存,铅市基本面乏善可陈,预计短期将继续震荡下探,操作上建议沪铅1809合约可背靠18500元/吨之下逢高空,入场参考18400元/吨,目标关注18200元/吨。

黄金:

外盘走势:今日伦敦金、伦敦银均震荡走低。截止北京时间15:54,伦敦金报收1220.93美元/盎司,日跌0.03%,于低位震荡整理;伦敦银报收15.44美元/盎司,日跌0.28%,延续横向震动,上行不易。

内盘走势:今日沪金主力合约1812探底回升、沪银主力合约1812冲高回落。沪金主力报收271.45元/克,较上一日收盘价微跌0.07%,回落至日均线组下方 

行情研判:8月1日沪金主力、沪银主力均震荡微跌。期间部分受美元指数振荡走高打压,市场关注美国非农报告及议息会议。预计短期仍将低位震荡,操作上建议沪金主力1812合约可于271-272元/克之间高抛低吸,止损各0.5元/克;沪银主力1812合约可于3680-3700元/千克之间高抛低吸,止损各10元/千克。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三螺纹钢期货冲高回落,RB1810合约开盘报4169元/吨,最高4243元/吨,最低4131元/吨,收盘报4139元/吨,跌17元/吨,日跌幅0.41%,成交量增加至404.56万手,持仓量减少208078手至257.26万手。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4230元/吨,涨20元/吨;广州报价4600元/吨,涨20元/吨;北京报价4140元/吨,涨40元/吨;福州报价4420元/吨,涨50元/吨。

(2)钢厂调价:2018年8月1日,沙钢在“2018年7月21日沙钢出台7月下旬价格政策”基础上,出台2018年8月上旬部分产品价格政策:螺纹:上调100元/吨,现HRB400Ф16-25mm螺纹出厂价格为4350元/吨,Φ10mm加价160元/吨,Φ12mm加价100元/吨。以上价格均为含税,自2018年8月1日起执行。

(3)消息面:7月31日,经唐山市环保指挥中心会商研判,8月1日至5日期间唐山市将出现中度污染过程。为做好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应对工作,决定自8月1日0时至5日24时期间,执行以下应急减排措施。其中,钢铁行业8月1日6时至8月5日24时期间,钢铁企业烧结机、竖炉、石灰窑执行限产50%。

周三RB1810合约冲高回落。主导钢厂沙钢提高出厂价格,市场报价多小幅上调,但整体成交一般,部分城市涨后需求疲软,成交集中于低位。操作上建议在4100-4200之间高抛低吸,止损30个点。

 

五、宏观经济

放水没有未来不放水错杀民企 政策力度到底如何把控?

昨天,中央政治局会议落锤,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了!

各大宏观分析师,也开始更加积极起来,热烈讨论放水问题。一种观点是,放水没有未来;一种观点是,不放水会错杀民企。

然而,事实上,自1992年以来,26年时间里仅有7年时间是从紧的财政政策,其他都在积极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只是在稳健和宽松之间跳跃。放水有没有未来不知道,但是放水才是常态,而放水带来的对民营企业“挤出效应”,也是常态。

梳理过去26年时间里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出口增速降到负增长,是激发政策出台的关键因素。目前,7月份进出口数据还没有出台,而国务院已经提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是防患于未然。一旦出口负增长时间拉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持续加码的力度将会越大。

经过梳理之后,发现5条规律:

1、出口增速降到负增长,是激发政策出台的关键因素,时隔一般不会长于3个月。目前,7月份进出口数据还没有出台,而国务院已经提出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是防患于未然。

2、出口负增长时间越长,积极财政政策加码力度越大,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负增长持续时间有重大关系。

3、货币政策调整在前,财政政策刺激在后。在货币政策工具潜力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规模和时间将大大延长。

4、放水是常态,从紧是短期行为。自1992年以来,26年时间里仅有7年时间是从紧的财政政策政策,其他都在积极财政政策,只是货币政策在稳健和宽松之间跳跃。

5、汇率是重要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关键时刻必将出手。

第一个从紧的财政政策持续不到3年

自1992年开始,高投资热潮之下,经济出现过热局面,1994年起,开始实施从紧的宏观政策,同时将人民币大幅贬值。1994年 1月 1日,中国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官价与调剂市场价并轨 ,人民币名义汇率下调 50% ,当年贸易额大幅增加,尤其是出口较上年增长 37.8%,贸易顺差近 53亿美元。1995年实现贸易顺差 166.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两倍。

但是,货币的大幅贬值,直接使得国内通胀形势恶化,1994年国内CPI上涨至21.7%,创下改革开放后的最高记录。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开始全面实施,1995年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全国银行会议,颁布16条,从紧缩信贷开始堵住货票进入市场的渠道。

然而,随着1997年7 月 2日泰币失守为标志 , 亚洲金融危机暴发, 开始对中国出口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到几个月之后,形势大幅逆转,1997年10月,中国出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物价负增长局面。

到1998 年初,出口增长猛烈下滑。1998年5月份,商品出口总额同比出现负增长,-0.18%。在此前一个月,货币政策已经彻底转向,在实际操作上 , 从紧政策已经转向全面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紧缩。

持续6年的更积极财政政策

1998年 3 月、7 月、12月和 1999 年 6 月四次降息是中央银行为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而主动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四次累计 ,存款利率下调 2.15 个百分点 ,贷款利率下调 2.97 个百分点 ,幅度非常之大。

尽管如此,1998年国际收支顺差才仅64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50.69亿美元,比1997年348.6亿美元大幅减少。汇率政策被当时认为唯一可能使得中国迅速摆脱通缩预期的宏观政策。但是,在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情况下,只能将政策选项放眼国内。1998年,在汇率承诺下,资本外逃大大增加,1998年金融账户流出规模测算达到220亿美元。这也是打击赖昌星走私犯罪的宏观政策背景。

1998年,“保八”开始。在连续5次降低利率的同时,1998~1999 年,两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 13%降至 8%,又从8%降至 6%。,并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货币政策如此连续、密集的运用,可以说是“竭尽全力”的,然而,迟迟没有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

1999年下半年,更积极的财政政策登场。1998-2002年累计发行的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安排项目投资3280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600亿元。国家在安排国债建设资金时,加大了向中西部倾斜的力度。仅2000年,西部地区投资高达3943亿元,增长14.4%。

1998年是“国企三年脱困攻坚”计划的启动时间,当时国企陷入困境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资产负债率太高,国企债务在全部银行贷款中的占比在80%以上,所以这个攻坚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负债率,具体措施包括核销部分债务、债转股、通过上市等方式增补资本金等。但是,从后续发展情况看,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在此后并没有下降,反而逐年上升。

从宏观杠杆率来看,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面宽松之下,中国宏观杠杆率M2/GDP已经在2002年成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为153.45%,比同期泡沫之后的日本还要高出21%。而财政赤字飞速增长,由1998 年的 922.2 亿元迅速增加至 2002 年的3149.5 亿元,短短几年时间内增长了近 3.5 倍。

直到2003年之后,外需出口大幅上升,国内出口以30%以上的月增速狂飙,2004年底才提出退出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

时隔4年之后更积极财政政策重登舞台

2008年 10月,我国贸易总额与出口额同时出现下降。2008年11月,我国7年来出口首度月度负增长,为-2.22%。

2008年10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时隔10年之后,首次讨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提出扩大内需10项措施。由此,积极财政政策,在时隔4年之后,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延续至今。

2018年11月,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2009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30.0%,为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财政收支由2007 年的盈余状态迅速转为赤字状态。

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纷纷围绕投资计划,争先恐后推出本地区相应拉动投资的措施,各地方政府在2009年相继抛出投资大单,不完全统计各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达到了近30万亿元。

在货币政策方面,更是进一步将利率降低。2008年9月至12月,每月降准降息各一次,无风险利率,从2008年8月的3.56%一直下降到2009年1月的1.07%。不过,随着出口回升和通胀的抬高,2011年起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自2011年至今,我国连续8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汇率政策方面,自2008年9月16日至2010年6月18日期间的危机中阶段,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实际上处于暂停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较小。

2015年之后更积极财政政策在加码

2013年6月,国内出口增速在4年后,出现再次负增长,-1.0%。不过,随后仍保持个位数增长,但是到2014年1-4月,国内整体出口总量有三个月是负增长,其中4月出口同比降幅6.4%,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差表现。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首次在国务院层面提出“降低融资成本”这一概念。

此后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座谈会议要求促进“脱虚向实”,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在整个金融市场范围内推行了金融创新。但是金融自由化并未带来经济的企稳。

尽管利率持续下降,出口形势并没有得到改善。整个2015年度,中国的外贸出口总体上可以说是萎靡不振,除了12月份外,全年只有在2月和6月录得正增长。

2015年12月份出口数据的由负转正的关键是,是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整个12月份,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了1.43%。而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行新汇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地贬值近2%。

出口增速持续在负数运行,直接推动了财政政策的加码。2015年,国务院批准新增6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和3.2万亿的地方证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形成了更进一步的利率降低效果。

从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财政政策开始发力,成为政府稳定经济的最重要手段。各地共公布推介PPP项目6650个,总投资8.7万亿元。2016年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6万亿。棚改项目启动,2016年和2017年棚改投资总额分别达到了1.4万亿元和1.8万亿元。财政赤字比例,从2015年2.1%,上调到2016年2.3%,再到2017年2.88%。而2018年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财政赤字率下调为2.6%,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调。

 

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8 创八个月新低

8月1日公布的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0.8,较上月降低0.2个百分点,为八个月以来最低。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制造业PMI 录得51.2,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

7月中国制造业新订单、产出增速皆出现放缓。新订单增速连续两月放缓且低于历史均值。调研显示,这主要受外需减少影响,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持续四个月位于收缩区间,7月更是创下25个月最大降幅。厂商报告显示市况较为疲软,影响了出口销售。

通胀压力高位放缓。7月投入成本涨幅虽然仍较显著,但较上月已有所放缓。受访厂商表示,成本上升主要与钢铁、石油等原料涨价有关。厂商因此继续上调出厂价格,但加价幅度为三个月新低,部分厂商表示,需求相对低迷限制了定价权。

受公司压缩规模、员工自愿离职和退休后不再补缺等影响,7月制造业用工继续收缩,连续57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但收缩率较上月略有放缓。

厂商在三季度初继续增加采购,但增速降至逾一年以来最低,采购库存几乎上月持平;企业为交付订单动用成品库存,导致成品库存连续三个月出现下降。7月供应商交货速度进一步趋缓,但延误程度已是2月以来最轻。许多受访厂商反映,环保督查政策收紧和库存短缺,影响了供应商的交货速度。

厂商普遍预计,未来一年产出会有所增长,但乐观度并未改善,业界信心仍较低迷;部分厂商担心市况疲软、环保政策收紧以及中美贸易战,可能会对产量增长带来冲击。

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继续较上月小幅下降,显示制造业景气度温和走弱,出口的拖累加大,但企业积极增加库存、资金周转压力有所缓释,对制造业形成了正面驱动。

 

六、全球观察

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JFE拟提升第三季度粗钢产量

7月31日消息,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日本JFE公司的副总裁Shinichi Okada周二称,该公司计划提升7-9月当季度粗钢产量至720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680万吨。

该公司称,其仍坚持截至明年3月的财年钢铁产出目标在2900万吨不变,尽管近期暴雨天气令日本西部地区的工厂产出减少。

 

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JFE拟提升第三季度粗钢产量

7月31日消息,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日本JFE公司的副总裁Shinichi Okada周二称,该公司计划提升7-9月当季度粗钢产量至720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680万吨。

该公司称,其仍坚持截至明年3月的财年钢铁产出目标在2900万吨不变,尽管近期暴雨天气令日本西部地区的工厂产出减少。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