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钢材进入消费淡季 市场挺价意愿仍存
钢材进入消费淡季 市场挺价意愿仍存

发布时间:2018-06-21

旺季不旺的“金三银四”过后,国内钢铁市场6月初出现价格上行,但随后又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出口缩减之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后期钢市将进入淡季行情,不过在环保限产、库存下行的背景下,市场挺价意愿仍存。贸易战利空钢铁股

中美贸易摩擦风波再起,成为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利空消息。不过,在经历过周二股市大跌之后,昨日A股市场有所企稳,而且钢铁行业成为走势最强的板块。期货市场方面,以钢铁为代表的黑色系商品昨日也略有企稳。

数据显示,中信钢铁指数自5月31日最低1550.49点一路上行至6月14日高点1665.65点,11个交易日累计涨幅约7.4%。个股表现也随板块整体走势出现反转行情。例如中原特钢6月11日至15日连续5个交易日上行,但19日受贸易战消息影响股价跌停。昨日中原特钢以跌停开盘,但随后在股市整体企稳之际,其股价迅速反弹,收盘涨2.37%。

截至6月20日,已有13家A股钢铁上市公司公告2018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10家明确业绩将同比出现增长,4家预计期内净利润为负值,行业整体盈利情况向好。

 “受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的影响,近两日股市大幅波动,钢材期货大跌,现货也略显疲软,可见贸易战对钢材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尽管钢材现在基本面比较好,库存消化很快,尤其是环保限产对钢材、焦炭(2144, 40.00, 1.90%)的供给制约很大,但在贸易战影响下,我国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都会受到冲击,国内经济增长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总体来说,未来几个月钢材市场或将弱势运行,四季度怎么走还要取决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

 从3月23日美国公布对华“301”调查结果到现在,美国不止一次举起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大棒,未来中美经贸争端或将是一种常态。如今外围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次股市和商品期货显著下挫,不乏有过度放大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非理性因素”。回顾这两年期货市场,大跌发生过很多次,但每一次极度恐慌之后,市场都出现了较大的波段上涨行情。如今恐慌性下跌再次发生,市场更需要多一些耐心,静待市场回归理性。待到市场对消息面的反应逐渐降低,品种涨跌最终要回归到基本面。

 市场挺价意愿尚存

进入6月下旬,随着全国多地高温多雨天气到来,钢铁市场也整体进入传统需求淡季,加之贸易战对出口需求的影响,钢铁市场是否将进入弱势行情?

“从上周钢材市场报价来看,整体价格依然维持坚挺。”曾节胜表示。

据悉,上周钢材现货市场整体表现为小幅上涨,其中上海市场螺纹钢(3807, 19.00, 0.50%)和线材涨幅较大,分别较前一周上涨2.7%、2.9%。不锈钢全国均价较前一周下跌2.2%。中板和焊管价格微幅下跌。分区域而言,天津市场钢材价格走势相对偏弱,上海钢材市场表现较强。此外,上周原材料期货市场总体强于现货市场。

 钢材价格持续上行,或与正在推进的系列环保督察有关。近期各种环保督察组行程较为密集,除却“蓝天保卫战”督查之外,环保督查“回头看”已经正式启动,中央环保督察组已经进驻重点省市。另外,5月22日至6月15日,8个抽查组分赴21个省(区、市)开展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抽查。

当前钢铁市场处于供需弱平衡状态,6月雨季到来,市场整体进入传统需求平稳期。钢厂的利润空间仍然可观,基价相对而言仍不算低,近期贸易商订货的意愿较低,因此对于钢厂持续挺价的难度增大,可能会有所松动。

 市场进入高温多雨的传统淡季,需求必然将再次承压,但目前整体钢市的维稳运行轨迹会抵消一部分下行风险,同时部分原燃料价格的上行也会对冲一部分下行压力,接下来的淡季仍有可能上演“淡季不淡”的情况。

来源:互联网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