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02
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铲除“地条钢”产能,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钢材价格合理回归。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钢价持续上涨,利润的吸引驱使极少数已经被关停的“地条钢”企业想方设法改头换面,换个“马甲”恢复生产,谋取暴利。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沙钢高层领导表示,取缔“地条钢”阶段性地减轻了钢材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压力,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在行业存在一定利润的背景下,市场对“地条钢”死灰复燃以及电炉钢产能盲目扩大等问题存在担忧和高度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目前,在西南、江西、湖北等地存在被取缔的“地条钢”企业换穿“马甲”的迹象。
比如,西南某地一家外来客商投资的“地条钢”企业,2017年初被地方政府取缔以后,于同年7月份在“行业高手”的指点下,以公司老板妻子的名义重新注册了一家铸造公司,“租赁”已经被取缔的“地条钢”企业的场地和设备,并在相关部门备案建设“铸造”项目,挂上“铸造”公司的牌子,将已拆除的工频炉重新修好,仍然使用小方坯连铸机,将用于生产螺纹钢的简易轧机改为带钢轧机,在螺纹钢生产线的冷床上安装螺旋带钢卷绕机,将螺纹钢生产线变成法兰毛坯生产线。最终,该公司将该工艺命名为比常规铸造更加先进的“近终型铸造”工艺,“巧妙”地恢复了“铸造”生产。
对于这种改头换面的做法,当地相关部门邀请专家进行了界定,得出了最终产品不是“地条钢”,而前端工序不是“铸造”的结论,没有将其当成“地条钢”企业来处理。直到该企业被行业有识之士实名举报后,当地相关部门才对其开展调查。目前,该案正在查处过程中。
记者呼吁,对于已取缔的“地条钢”企业改头换面、“借尸还魂”的种种手法,当地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5家协会会同相关单位制定的《关于支持打击“地条钢”、界定工频和中频感应炉使用范围的意见》进行界定,一经查实,必须给予严厉打击。同时,社会要加强监督和举报。否则,其它类似的企业将会效仿,取缔“地条钢”的成果将会付诸东流。
来源:互联网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