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1-12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小幅下跌。主力3月合约,以54800元/吨收盘,下跌280元,跌幅为0.51%。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7164.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65,低于上一交易日7.69,上海期铜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71024手,持仓量减少11726手至691738 手。主力合约成交214000手,持仓量减少3488手至228728手。
上海期铝价格小幅下跌。主力3月合约,以15090元/吨收盘,下跌75元,跌幅为0.49%。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2199.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6.86,低于上一交易日6.90,上海期铝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82034手,持仓量减少35696手至834650 手。主力合约成交220870手,持仓量减少13904手至346842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上涨。主力3月合约,以26375元/吨收盘,上涨205元,涨幅为0.78%。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3403.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5,低于上一交易日7.80,上海期锌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502320手,持仓量增加25090手至556138 手。主力合约成交341214手,持仓量增加15940手至267686手。
上海期铅价格小幅下跌。主力2月合约,以19250元/吨收盘,下跌155元,跌幅为0.80%。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561.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52,低于上一交易日7.59,上海期铅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55044手,持仓量减少2250手至66006 手。主力合约成交33314手,持仓量减少3718手至31034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下跌。主力5月合约,以3790元/吨收盘,下跌60元,跌幅为1.56%。
全部合约成交3438062手,持仓量增加143646手至3103744 手。主力合约成交3298806手,持仓量增加135926手至2733076手。
【股市行情】1月12日消息,沪指全天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开盘在区块链、稀有金属等板块的带动下快速拉升翻红,短暂横盘震荡后,陷入回调态势,午后白色家电板块发力,沪指震荡走高并翻红;创业板全天表现相对低迷,盘中一度跌逾1%。截止收盘,沪指报3428.94,涨0.10%;深指报11416.99,跌0.02%;创指报1085.71,跌1.03%。
二、国内焦点
矿山复产难补锌矿短期缺口 锌价仍可看高一线
受锌矿及精锌供应短缺影响,内外盘锌价表现强势,近期更是创下十年新高。笔者研究认为,2018年虽然前期关停的矿山逐步重启,锌矿供应量增加,缺口收窄,但短期锌矿供应仍然紧张。同时,加工费偏低限制炼厂生产积极性,不排除再度出现阶段性集中检修的可能,精炼锌供应稳定性存疑,有望支撑锌价继续走强。
矿山复产难补锌矿短期缺口
受锌价持续走高以及新一轮锌矿投资周期完成的影响,2018—2019年海外将迎来大型锌矿的集中投放期。假设嘉能可只复产澳大利亚的Lady Loretta矿山而不重启2015年关停的其他锌矿山,我们预计2018年海外新增锌矿产量58万吨,2019年境外预计将实现48万吨的增量。国内方面,2018年国内锌矿增量预计达到25万吨。总体来看,2018年海内外大型锌矿新增及复产项目将改变自2016年以来的锌矿供应短缺的局面,2018年锌精矿有望达到供需平衡。
但从短期来看,锌矿供应偏紧局面仍在持续,一方面是由于2018年锌矿增量或更多地来自于下半年,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内环保检查的持续开展。国内受环保政策影响,锌矿生产受到一定限制,其中湖南花垣地区锌矿自2017年12月上旬开始就一直处于减停产状态。冶炼厂加工费仍在继续走低,同样表明锌矿短缺现象仍在加剧。截至2018年1月5日,北方与南方锌精矿加工费均再次下调100元/吨,分别为3500元/吨及3250元/吨,处于历史低位。进口锌精矿加工费同样维持在15美元/吨的低位。短期锌矿短缺格局不变,对于锌价有支撑。
精锌供应稳定性存疑
国际铅锌研究小组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全球锌市供应短缺40.1万吨,2016年同期短缺19.5万吨,精锌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国内方面,2017年11月锌锭产量60.3万吨,同比增长7.5%,1—11月累计产量565.3万吨,同比下滑1.3%。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国内锌冶炼厂开工率环比下降4.16%,其中大中小企业开工率均呈现下降,整体产量环比将减少2万吨。
锌冶炼厂开工率下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湖南花垣地区因矿山环保检查导致冶炼厂锌精矿供应不足,冶炼厂出现不同程度减停产;另一方面,以中金岭南(000060,股吧)为代表的部分冶炼厂进行常规检修,导致开工率下滑。展望后市,锌矿供应依然紧张,加工费偏低限制炼厂生产积极性,不排除再度出现阶段性集中检修的可能,精炼锌供应稳定性存疑,精锌供应缺口仍将延续,有利于锌价进一步走强。
消费淡季限制锌价涨幅
目前国内正处于锌消费季节性淡季。受锌价高位、环保限产和天然气紧张等因素影响,下游锌加工企业开工率不高,补库意愿较弱,现货成交情况偏清淡,短期国内锌锭库存出现回升。截至1月5日,上交所锌锭库存增加8753吨至77383吨,全国主要市场锌锭现货库存增加1.59万吨至15.47万吨。此外,压铸锌合金企业消费整体走淡明显,今年压铸企业放假时间较长,部分企业放假近半个月,还有少量企业自1月底开始放假,3月开始正常生产。下游需求偏弱或将限制国内锌价涨幅。
综上所述,锌市多空因素交织。供应端方面,由于锌矿投产或集中在下半年,国内环保因素限制国内锌矿增量。短期来看,锌矿仍将维持短缺局面。原料不足、加工费持续低位等因素影响精锌供应稳定性,供应缺口仍将持续,锌价短期仍将偏强运行。但锌消费处于季节性淡季,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受限,锌锭库存有累积迹象,一定程度限制锌价涨幅。预计沪锌仍将振荡偏强运行,波动区间为25500—27000元/吨。
短期消费淡季拖累 铜价不具备深跌条件
近期,铜价在2017年年底大幅拉涨后出现回调,但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矿端供应干扰预期存在以及废铜进口政策影响下,铜价不具备深跌条件。
全球经济持续向好
世界银行认为,2018年全球经济依然维持稳定增长,并上调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3.1%,高于2017年的3%。世界银行对于2018年美国、欧洲及日本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为2.5%、2.1%和1.3%,较2017年6月的预期分别上调0.3%、0.6%、0.3%。对于我国,世界银行表示,2018年经济将以6.4%的速度增长,比2017年6月的预测高出0.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全球经济持续向好,美国减税多项政策开始实施,美国基建也将提上日程,我国新能源领域提供铜需求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市场对于全球铜需求的预期乐观。
铜矿今年供应预期紧张
从铜精矿供应端来看,智利和秘鲁2018年将有40家工会面临劳资合同到期谈判,增加了市场对于铜精矿供应干扰的预期。笔者认为,2018年不会出现2017年般严重的罢工事件,整体上,2018年铜精矿产量绝对值将较2017年有所增加。
尽管铜精矿产量增加,但受2018年新增冶炼产能大量投放的影响,预计2018年铜精矿库存将较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国内计划新增精炼产能160万吨,其中中铝东南40万吨,广西南国30万吨。另外,2017年冶炼厂受环保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计划外的大修,冶炼厂一般两年大修一次,因此预计2018年大修将较2017年明显减少,对铜精矿需求将大幅增加。铜精矿供需紧张情况在2018年的长单TC上也得以印证,铜陵有色(000630,股吧)与自由港签订的2018年铜精矿长单TC为82.25美元/吨,远低于2017年的92.5美元/吨。此外,尽管冶炼厂2018年扩产增幅明显,但是考虑到投产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因此主要是增加了铜精矿需求,对于精炼铜的产量增量影响较小。
废铜进口审批额度收缩
关于废铜市场,近期公布的2018年第一、第二批限制类废铜建议审批进口额度,分别为11.08万吨和2.59万吨,较2017年前两批总量同比大幅下降94%,显然2018年废铜进口将出现回落,但收缩量可能不会如此大。一方面,从往年情况来看,实际进口量小于建议审批额度,因此实际进口影响的幅度要小于建议审批的收缩额度。另一方面,两次获批企业除江西格林美(002340,股吧)外,均位于台州,我国另外三个进口废七类铜拆解地区天津、宁波、广东仍在审批进程中,预计后续将陆续公布,目前对于废铜进口收缩量的影响仍难以估计。另外,尽管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或准备在海外建立拆解废杂铜,但考虑到时间、人力成本和税收成本问题,海外预处理废杂铜后再进口仍不是普遍现象,对于废铜供应的影响微弱。目前废铜市场货源较为紧张,基于对中长期铜市看好,持货商捂货惜售情绪较高。
短期消费淡季拖累铜价
目前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且铜价高企下游畏高情绪浓厚,现货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近期,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华东华中地区因天然气供应而导致停产、低开工的铜杆企业已经恢复生产。此外,1月是空调企业的传统生产旺季,大型空调企业1月排产量将较12月上升3%左右。因此,短期重点关注库存变化情况,这可能成为铜价延续下跌走势或止跌反弹的导火索。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铜精矿供应预期紧张,废铜进口收缩下,2018年铜价重心将稳步上移,短期受消费淡季拖累或出现一定的回调,但不具备深跌的条件。
库存仍处低位 铁矿石一季度有望冲击600关口
总量过剩与结构性问题并存是主导当前铁矿石行情的主要矛盾。去年12月中下旬后,与螺纹钢季节性需求萎缩相反,铁矿石表现相对强势,这与钢厂补库预期有关。当前情形来看,钢厂铁矿石库存仍处于相对低位,钢厂复产预期将持续推动春节前后铁矿石补库。我们预期,一季度或再度引致铁矿石结构性问题,1805合约阶段性仍存上行动力,或走高至600点以上。
钢厂铁矿石库存仍处低位
在钢厂利润维持高位、铁矿石自身总量过剩背景下,钢厂的补库行为将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明显支撑和提振。回顾近期补库行情,去年6月启动的钢厂补库行情曾一度将铁矿石价格从400元/吨附近推升至580元/吨,后续在限产的打压下,回落至420元/吨左右。10月中旬以后,铁矿石价格回调相对充分后,市场对春节前后复产补库预期再起,铁矿石1805合约价格再次回升至555元/吨左右,普氏62%指数重回70美金/吨上方。
目前大中型钢厂库存可用天数22天,环比增加一天,绝对位置仍处于相对较低,后续钢厂存补库空间。从当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华北地区的钢厂较多针对3月复产及春节期间消耗拟定补库计划,预估启动主动补库时间大概会发生在1月中旬左右。华东等地钢厂由于担心后续运输问题,已经提前启动一部分冬储计划,当前长江流域钢厂已经开始出现增库现象。整体来看,在吨钢高利润背景下,采暖季限产一旦结束,华北等地钢厂复产积极性高涨,将会提前反映在钢厂对铁矿的补库上,对铁矿石价格形成明显支撑和提振。
矿山发货即将进入淡季
港口库存不断走高的背景下,真正影响铁矿石走势的其实是高品矿库存。季节性来看,每年三四季度一般对应国外矿山发货旺季,期间国外铁矿石会大量到港,造成港口库存回升,尤其是高品矿的集中到港会缓解结构性问题。与之相反的是,一季度往往是铁矿石的发货淡季,国外矿山在一季度的发货量会有较为明显的下滑。澳洲2、3月的飓风天气,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铁矿石的发货节奏。
供给端,一季度发货淡季存在高品发货减少的可能性。对于需求端,在吨钢利润高位运行、焦炭价格较高的背景下,钢厂将优先采购高品矿来提高产量及降低焦比,从需求端加剧高品矿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从目前点钢网统计的北方六港高品矿占比来看,近期该比例也在不断下滑之中,且高低品价差也一直维持在30美金/吨上方,高品问题成隐忧。若后续供给端高品发货一旦不及预期,结构性问题将明显加剧。
此外,自去年12月末开始,铁矿石1805前十净持仓开始由空头转向多头,表明前期多空激烈争夺下浓厚空头氛围阶段性消退,市场对铁矿1805后市的看法转向乐观。技术上来看,1805合约自420元/吨低位回升以来,重心逐步抬升,上行形态保持良好。
综上所述,在高利润驱动下,钢厂复产预期推动铁矿石补库动作。当前铁矿石持仓多头占据相对主动位置,技术向上形态保持良好。后市铁矿石价格有望阶段性走高至600元/吨以上。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亚市伦铜振荡微涨,但还未突破7200美元/吨的阻力,其中3个月伦铜日内交投于7166-7129美元/吨,现交投于7161美元/吨,日微涨0.46%。持仓方面,1月10日,伦铜持仓量为33.7万手,日增604手,铜价陷入高位振荡,显示多空分歧加大,同时空头增仓意愿更强。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1月11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水10元/吨-升水4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54270-54330元/吨。早市隔月价差一度扩至近200元/吨,少量持货商继续抛低端平水铜贴水20-30元/吨,吸引成交,之后大部分平水铜报价稳定在贴水10元/吨,成家尚可, 好铜在升水20-30元/吨,成交不及平水铜,11点后,市场报价逐步上抬,平水铜已难觅贴水货源,好铜报价也随之上抬至升水40-50元/吨,日内市场成交回暖,归功于周内久未入市大量采买的下游,消费买盘明显上升。
内盘走势:沪铜主力合约1803承压下滑,但日内小幅反弹,削减部分跌幅,日内交投于55130-54260元/吨,尾盘报收54800元/吨,日跌0.56%,目前铜价还未有效突破近期高位振荡区间,短期运行方向还未明朗。期限结构方面,沪铜1802合约和1803合约正价差略缩至170元/吨。
行情研判:1月12日沪铜1803合约承压下滑至54800元/吨,同期美元指数承压下滑,显示即便美元走软都未能提振铜价,而且目前铜价还未有效突破上方关键位压制,短期操作仍需谨慎。操作上,建议沪铜1803合约可背靠55300元之下持有空单,下方支撑54100元/吨。
铝:
外盘走势:亚市伦铝振荡反弹,其中3个月伦铝交投于2200-2180美元/吨,现交投于2195美元/吨,日涨0.64%。本周伦铝延续上周跌势,但周内探底回升,显示下方2150美元/吨附近存在较强技术支撑。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1月12日上海现铝成交集中14800-14820元/吨,对当月贴水110-100元/吨,无锡成交集中14800-14820元/吨,杭州成交集中14860-14870元/吨。持货商出货积极,中间商询价积极,但成交渐弱,下游周末备货,采购量较昨日上涨,整体成交一般。
内盘走势:沪铝主力合约1803合约承压回落,基本回吐前日涨幅,日内交投于15235-15020元/吨,尾盘收于15090元/吨,日跌0.79%,表现抗跌于沪锌和沪镍,但沪铝仍陷入均线交织处运行。沪铝延续近低远高正向排列,其中沪铝1802合约和1803合约的正价差维持于85元/吨。
行情研判:1月12日沪铝1803承压下滑至15090元/吨。今日沪铝表现稍抗跌于其他基本金属,因12月中国铝出口同环比增加。技术上,短期铝价在15000元之上获得支撑,显示改线技术支撑仍有效,建议短期偏多思路。
锌:
外盘方面: 今日亚市伦锌震荡走高,沪市收盘时报3402美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64%。
现货方面:1月12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26150-2625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涨100元/吨。据SMM报道, 冶炼厂及贸易商日内出货积极,然市场接货意愿不佳,升水逐步下调;进入传统淡季下游消费仍疲弱,畏高刚需采购为主,市场交投略清淡,今日整体成交货量较昨日基本无变化。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合约震荡走高,报收2637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涨0.78%,持仓量267686手,成交量341214手。
行情研判:日内沪锌主力合约在外盘带动下依旧偏强震荡,收出长下影阳线。虽然国内市场消费淡季依旧,沪市现货贴水有所扩大。但在LME低库存态势对外盘支撑明显,不排除带动沪锌进一步上扬,建议多空谨慎操作。
铅:
外盘方面: 今日亚市伦铅震荡走高,沪市收盘时报2560.5美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45%。
现货方面:1月12日SMM现货1#铅报价为19150-1930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上跌125元/吨。据SMM报道,期盘偏弱震荡,持货商报价随行就市,部分下游逢低按需补库,但采购仍偏向炼厂,散单市场交投偏清淡。
内盘走势:沪铅主力合约震荡走低,报收192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跌0.8%,持仓量31034手,成交量33314手。
行情研判:沪铅主力合约今日继续震荡走低,现货市场维持供需两淡,上海金属网1#铅由小幅贴水格局转至平水。预计短期铅价调整为主,操作上建议观望。
黄金:
消息面: 1、欧洲央行12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欧洲央行可能考虑在2018年初逐渐调整前瞻指引。欧洲央行认同,若通货再膨胀持续,必须调整沟通。薪资表现出现一些令人欣慰的迹象,但通胀仍构成担忧;对通胀压力将持续更有信心;近期核心通胀的下行压力是由于暂时性因素造成的;不认为金融条件有正当理由会进一步放宽。2、美国12月PPI同比 2.6%,预期 3%,前值 3.1%。美国12月PPI环比 -0.1%,预期 0.2%,前值 0.4%。美国12月核心PPI环比 -0.1%,预期 0.2%,前值 0.3%。美国12月核心PPI同比 2.3%,预期 2.5%,前值 2.4%。
行情研判:昨日公布的美PPI数据不及预期并且环比增速录得自2016年8月以来的首次下滑,引发市场对美国通胀压力缓解的担忧。另外,欧元表现抢眼。因欧央行会议纪要显示欧银或在今年年初调整前瞻指引,以反映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的改善,引发欧元强势上行。受到经济数据疲弱及欧元上涨的压制,昨夜美元指数再度遭到抛售,而金银价格在弱美元的支撑下继续翻红收涨。目前美元指数主力合约仍在下方关键支撑91.459一线之上,晚间关注美CPI及零售数据的进一步指引,在此之前多空谨慎操作。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五螺纹钢期货继续回落,RB1805合约终盘报收3790元/吨,较上一日结算价跌60元/吨,持仓量2733076,日增仓135926。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3850元/吨,跌30元/吨;广州报价4430元/吨,跌50元/吨;北京报价3820元/吨,跌110元/吨;福州报价4030元/吨,跌170元/吨。
(2)钢厂调价:1月11日,福建三宝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以“1月6日福建三宝建筑钢材价格调整信息”为基准,具体调整情况如下:高线HPB300(Φ8-10mm)出厂价格下调400元/吨,现高线出厂价格为4450元/吨,6.5mm加价50元/吨。三级螺纹钢价格下调350元/吨,现Φ16-25mmHRB400E出厂价格为4400元/吨。以上均为出厂含税价格,本价格自2018年1月11日起执行。
(3)消息面:2017年12月我国出口钢材567万吨,较上月增加32万吨,同比下降27.3%;1-12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7543万吨,同比下降30.5%。12月我国进口钢材120万吨,较上月增加6万吨,同比增长0.8%;1-12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1330万吨,同比增长0.6%。
周五RB1805合约继续回落。由于现货市场库存累积较快,而临近过年,下游需求缩减,现货报价持续下调。操作上建议,3780-3900区间低买高抛,止损40点。
五、宏观经济
有的央企所属子企业超发薪酬、违规发放津补贴、虚增收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资监管工作统一安排,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以下简称监事会)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线,着力强化对中央企业的当期和事中监督,扎实开展集中重点检查和境外国有资产检查,不断提升报告质量,切实督促企业整改,较好地完成了对中央企业的监督检查任务。第六任期首个监督检查年度,监事会累计列席中央企业会议3351次,实地检查中央企业子企业1745户,开展各类谈话5713人次,对9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集中重点检查,对29家中央企业107个境外项目开展了实地检查,报送各类报告341份,印发监督检查情况通报、提醒函和整改通知174份,提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5171项,充分发挥了出资人监督专门力量的应有作用。2017年12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国资委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监事会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有关部门和国企主动作为,监事会把握出资人监管定位深入企业实地监督,推动国企在改革创新、淘汰落后产能、重组整合、压缩管理层级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监事会认为,各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利润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最好水平,经营效益稳中向好趋势更加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成效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承担社会责任坚决有力,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管党治党责任进一步压实,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监事会监督检查发现,部分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部管控方面。有的企业对所属子企业内部整合不到位,经营资源分散,存在重复投入和同业竞争等问题;有的企业下属单位招投标不规范,存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违规转包分包等问题;有的企业所属子企业存在超发薪酬、违规发放津补贴等现象。二是经营投资方面。有的企业违规拆借资金或提供对外担保;有的企业所属子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和垫资业务;有的企业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盲目投资非主业项目、市场风险估计不足、投资审查不严等问题。三是境外管控方面。有的企业境外项目存在违规决策、管理不善、风险管控不力、违规垫付大额资金等问题。四是财务管理方面。有的企业所属子企业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虚增收入;有的企业所属子企业存在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跨期入账等现象;有的企业通过“明股实债”为项目融资,存在较大风险。监事会在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对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奖惩任免建议。
针对监事会提示提醒的问题和风险,中央企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落实,并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健全内控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累计挽回损失以及降低风险敞口2400多亿元,制定修订管理制度5344项,对5356名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
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监事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监事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监事会工作的新要求,切实督促企业整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研究建立监事会监督事项清单,强化国资运营、境外资产项目等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国资委将坚持出资人监督和管理的有机统一,持续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监督,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及时性、深入性和系统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京津冀晋鲁豫12日~17日重污染 北京启动橙色预警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1月11日晚间提前向社会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并将于13日零时至15日24时,实施橙色预警相关措施。
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判,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预计京津冀晋鲁豫1月12日-17日将出现区域重污染天气过程,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6级严重污染”。
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期间,北京全市在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基础上,国Ⅰ和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含驾校教练车),建筑垃圾、渣土、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对重点道路每日增加1次及以上清扫保洁作业;停止室外建筑工地喷涂粉刷、护坡喷浆、建筑拆除、切割、土石方等施工作业;列入橙色预警期间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名单企业实施停产限产措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
同时,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请市民做好健康防护。
环保部1月11日通报称,此轮污染过程从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地区形成,范围不断扩展,程度逐渐增强,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的城市污染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根据预测预报结果,1月13日-15日,京津冀中南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地区将出现“5级重度污染”。
其中15日,区域污染程度最重,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临汾、德州、郑州等城市PM2.5小时浓度峰值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50微克/立方米(换算成AQI空气质量指数,相当于“6级严重污染”)。
1月16日,受东北高压影响,部分城市污染形势有所缓解,1月17日,气象条件再次转为不利,空气质量再次转差,1月18日,受西北冷空气过境影响,污染过程逐步缓解。
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2018年1-2月气候趋势和大气污染扩散气候条件联合会商后认为,1月-2月,北方地区污染扩散条件偏差,欧亚中高纬大气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扩散南下,北方地区静稳天气概率较高。
六、全球观察
美智库报告:进口钢铁不对美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美国智库R街研究所10日发布研究报告说,进口钢铁产品不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如果特朗普政府采取进一步的钢铁进口限制措施将是“经济政策和战略失误”。
这份由R街研究所贸易政策顾问克拉克·帕卡德撰写的报告说,美国国内钢铁生产完全可满足其国家安全需求,2016年美国用于国防和国土安全的钢铁仅占国内钢铁产量的3%。与此同时,美国钢铁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韩国等盟友,不会对美国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报告指出,如果特朗普政府采取进一步的钢铁进口限制措施,将会增加美国制造商成本,损害美国下游制造商和消费者利益,这在历史上早有例证。例如,2002年小布什政府对进口钢铁产品征税导致美国损失近20万个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金属制造、机械设备、交通设备及零部件行业。
报告还说,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和世贸组织重要成员,如果美国打着国家安全旗号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将导致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也以此为由保护其政治敏感行业,最终削弱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和损害全球经济。
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美国商务部去年4月对进口钢铁产品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启动调查,并需在270天内(今年1月15日之前)向特朗普提交相关调查报告。如果报告确定钢铁进口威胁国家安全,特朗普将有90天时间来决定是否动用“232条款”强制授权,对产品进口作出调整或采取其他非贸易相关措施。
帕卡德当天在美国国会发布上述报告后告诉新华社记者,特朗普政府在调查结束后可能会采取一些针对性的钢铁进口限制措施,主要是为迎合“铁锈带”蓝领选民的“政治作秀”和布局今年国会中期选举。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0月,对美国出口钢铁最多的六大经济体依次是加拿大、巴西、韩国、墨西哥、土耳其和日本,来自中国的钢铁仅占美国进口钢铁的约3%。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