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12月19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12月19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发布时间:2017-12-19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小幅下跌。主力2月合约,以53390元/吨收盘,下跌80元,跌幅为0.15%。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871.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7,低于上一交易日7.78,上海期铜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15638手,持仓量增加4304手至697092 手。主力合约成交188764手,持仓量增加1606手至175622手。

上海期铝价格小幅下跌。主力2月合约,以14480元/吨收盘,下跌25元,跌幅为0.1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2068.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00,低于上一交易日7.02,上海期铝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99172手,持仓量减少9438手至849134 手。主力合约成交248350手,持仓量减少12562手至364852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下跌。主力2月合约,以25285元/吨收盘,下跌200元,跌幅为0.78%。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3172.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97,与上一交易日持平,上海伦敦市场涨跌幅度相当。

全部合约成交502490手,持仓量减少3874手至435140 手。主力合约成交374582手,持仓量减少4454手至203592手。

上海期铅价格小幅上涨。主力2月合约,以19235元/吨收盘,上涨45元,涨幅为0.23%。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540.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57,低于上一交易日7.63,上海期铅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75062手,持仓量增加2574手至76442 手。主力合约成交45822手,持仓量增加4686手至36224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下跌。主力5月合约,以3791元/吨收盘,下跌65元,跌幅为1.69%。

全部合约成交5239760手,持仓量增加81736手至3365130 手。主力合约成交4955962手,持仓量增加98678手至2679418手。

【股市行情】12月19日消息,沪指早盘低开,随后攀升态势,一路震荡走高,临近午盘时股指小幅跳水。下午开盘后沪指维持高位整理态势,临近收盘沪指再次拉升,截止收盘,沪指报3296.68.92,涨0.88%,创指报1798.5,涨1%。

 

二、国内焦点

量跌价升 中国钢材出口价格升至近四年新高

冬季限产让国内钢材社会库存继续维持低位的同时,出口钢材则走出了一波“价格上涨”的行情。西本新干线数据显示,12月15日当周全国主要钢材社会库存总量下降0.39%,降至779.1万吨,为2009年以来新低。同时,钢厂盈利仍旧维持高位。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统计,截至上周五,五大品种的毛利均值达到了1544 元/吨。

与此同时,我国的钢材出口则出现了“价升量跌”的情况。

援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0月我国钢材出口量为497.9万吨,创下2014年3月以来最低,同时钢材出口均价达到了每吨798.84美元,为2014年2月以来最高值。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接受上述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钢铁产品主要满足内需,但是也要保持出口比例。他认为,这一降一升表明我国出口钢材的结构和品质有了提升。

而近日中国财政部取消钢材出口关税的决定,也许将在未来进一步帮助钢材出口的总量提升。

上周五财政部公布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从明年开始取消钢材(线材、棒材、螺纹钢)的出口关税。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王鹤涛团队认为,此次新规将不会影响原本就享有退税优惠的出口钢材,但是可以降低原先无法享受退税优惠的出口钢材成本。

近年来国内钢材的出口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价格,关税新规实施后,有助于降低部分出口钢材成本,增强我国普钢出口竞争力,进而有助于缓解未来国内需求小周期转弱对钢铁行业影响。

他们测算,按照今年前10个月螺纹钢出口量和均价来计算,如果取消关税,那么螺纹钢出口量相比实际数值将增长达到70%,至2394万吨。

期货日报此前曾指出,目前我国钢材出口税收政策是抑制低附加值钢材出口、鼓励高附加值的钢材出口,如不锈钢和合金钢。目的是为了减轻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压力、促进国内产能优化、以及达到环保的目的。

 

铜价终究要回归理性 沪铜面临冲高回落

上周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商品市场不跌反涨,国际铜价一度上破6900美元的高位,沪铜也强势突破53500之上。铜价上涨,一是对前期超跌的修复,二是中国数据利好的叠加,三是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短期引发市场做多情绪。综合分析铜的基本面,无论是供给层面,还是消费端,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铜价的大涨更多是资金推动。我们认为,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铜价冲高之后,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利多影响趋弱

首先,超跌修复行情基本走完,铜价面临理性回归。前期沪铜在资金推动下,突破55000的高位,在买盘获利了结、基本面利空的情况下快速回调到51000附近,这在技术面上存在一定的修复需求。各种因素共振的情况下,铜价重回53500之上,前期的跳空缺口也修补完成,我们认为铜价超跌修复基本完毕,未来重返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其次,中国经济数据利好影响也被市场消化。本年度中国经济交出满意答卷的可能性极高:经济增幅完成年初既定目标几成定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市场预期较为乐观,这是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趋弱,推高铜价的动力也逐步减弱。再次,美联储加息已被市场预期,加息后引发了市场多头情绪,铜价逆势上涨,但这种涨势很难持久,更可能是冲高回落,毕竟,加息后美元类资产的吸引力增加,对铜价有一定压力。

自2016年以来,铜矿工人罢工基本上成为常态。铜矿工人罢工,主要是前期铜价大幅下跌,使得铜矿企业收入减少,工人与企业之间工资达不成协议导致。近期,智利国有铜矿企业工人再一次因工薪打不成协议罢工,引发市场担忧。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工人罢工对阴极铜产量的影响不及全年产量的2%,单纯的从供给角度分析,其对价格影响有限。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2万吨,说明铜供给并没有受太大影响。我们认为铜矿工人罢工,更多的是推高铜价的一种炒作手段。此外,国内环保限产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看影响效果递减。

消费端无明显好转

从需求角度分析,国内需求并没有明显好转。第一,房地产投资增幅放缓。据统计,2017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0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5%,增速比1—10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投资数据继续降温,7.5%是近一年内的最低点,预计12月将继续降低。在楼市调控影响下,房地产投资数据涨幅呈加速放缓趋势。整体来看,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分化,一二线城市调控效果明显。第二,电力行业没有明显起色。今年11月发电量同比增长2.4%,增速环比回落0.1个百分点。在房地产与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影响下,用电量增长较2017年有所下降,供需宽松格局扩大,行业整体景气度不佳。

库存开始止跌企稳,表明下游拿货积极性降低。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LME库存为195200吨,环比增加3650吨,上期所铜仓单增加4533至34102吨。库存增加,表明消费端并不乐观。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本轮铜价的上涨或告一段落,在基本面没有太多变化之前,铜价终究要回归理性,或再次进入调整通道。

 

分析人士:有色金属牛市明年将持续

在日前于上海举行的大宗商品投资策略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宏观经济及明年大宗商品走势等话题展开了分析,分析认为,有色金属牛市明年仍将延续。

近期,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市场对国内是否会跟随美元加息脚步产生了疑问。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助理伍戈表示,中国是否会跟进美联储的利率调整,是由资本流动情况决定的。事实上,中国政策利率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和名义GDP是一致的,并不会脱离基本面,也不受联储的主导。所以对于市场担心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他认为这更多反映在市场心理层面,而不是资本流动层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主要应关注国内的基本面。

在国内金融监管不断强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依然是未来的趋势。“在货币量收缩的过程中,资金价格当然会有上升压力,但金融去杠杆及监管强化力度的强弱会最终受制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他说。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供给层面的因素一直影响着经济,但在他看来,这种供给变化并不必然预示未来经济动能会增加,因为需求的持续扩张也是供给面改善的重要因素。他预计,随着供暖季的结束,供给面的扰动因素在2018年将有所减缓。

敦和资管宏观策略总监徐小庆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资本效率的提升,供给层面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小,真正影响价格的核心问题仍然是需求。

他表示,过去两年国内将问题的重心放在供给侧,这从今年几乎所有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都低于去年可以印证。“今年供给侧出现收缩后,工业品的价格涨幅也低于去年,说明供给侧的收缩并未推动价格上涨,市场对需求端产生了担心。”徐小庆说道。

他认为即便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商品上涨的节奏依然无法脱离需求的框架,在波动方向上,工业品的价格从来都没有与需求脱钩。

具体到有色金属需求上,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董浩表示,2016年是我国中产阶级数量增长最多的一年。国内中产的不断崛起将有色金属消费提供购买力与税收的支持。此外,中产阶级的增长也刺激了品质材料的消费,比如镍、锌、铜等市场。

他认为,2017年有色金属市场延续了去年的牛市,而这波牛市的基础来自主要经济体的强劲让全球经济进入了正循环,从而带动了需求的好转。在主要经济体增速尚未明显放缓的情况下,2018年的宏观环境可能会好于市场预期,有色金属牛市可能在2018年继续。明年从有色金属品种强弱上来看,他预计会是“锌>铜>镍>铝”的格局。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亚市伦铜承压下滑,其中3个月伦铜交投于6915-6861美元/吨,现交投于6880美元/吨,日跌0.76%。持仓方面,12月15日,伦铜持仓量为33.6万手,日增4563手,连增四个交易日,上周伦铜以增仓上涨为主,显示多空分歧加大之际,以多头胜出为主。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12月19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水190元/吨-贴水10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53180-53350元/吨。市场逢高换现意愿爆棚,早市在贴水150-100元/吨报价短暂停留后,随即出现货源涌出,报价随盘面共泻态势,直至10点附近盘面暂做企稳,报价好铜已直指贴水130-140元/吨。平水铜已在贴水160元/吨以上,湿法铜已在贴水230-250元/吨区间,午市接近尾盘,期铜再直跌100元/吨以上,好铜贴水已见闻150-170元/吨,平水铜已接近贴水200元/吨。现货市场凸显供大于求出现集中甩货现象,下游高位驻足,消费需求极少,贸易投机少量接货,有足够压价空间。

内盘走势:沪铜主力合约1802承压下滑,日内交投于53280-53840元/吨,尾盘收于53390元/吨,日跌0.32%,企稳于主要均线组之上,其反弹阻力上移至54000元/吨。期限结构方面,沪铜1801合约和1802合约正价差稍扩至110元/吨。

行情研判:12月19日沪铜1802承压下滑至53390元/吨,本周聚焦于美国税改可能通过。同时上周伦铜增仓上涨,显示资金积极入市推涨,铜价技术形态好转。建议沪铜1802合约可背靠52800元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53300元附近,目标关注54200元。

铝:
外盘走势:亚市伦铝振荡反弹,其中3个月伦铝交投于2075-2067美元/吨,现交投于2069美元/吨附近,日微跌0.29%,目前伦铝仍运行于近期振荡整理平台下方,短期下跌风险犹存,晚间再度关注下方2050美元/吨的技术支撑。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12月19日上海现铝成交集中14110-14160元/吨,对当月贴水250-240元/吨,无锡成交集中14100-14150元/吨,杭州成交集中14130-14160元/吨。持货商维持积极出货态度,但由于近期极差套利空间较小,贸易商交投活跃度不高,且下游订单并未有明显改善,加之华东地区限制天然气供应量影响加工企业生产,因此下游采购意愿亦不佳,今日华东地区整体成交极差,粤沪价差也扩至90-100元/吨。

内盘走势:沪铝主力合约1802合约围绕14500元/吨附近弱势整理,日内交投于14555-14430元/吨,尾盘收于14480元/吨,日跌0.24%,日收盘价接近于年内7月12日创下的低点,表现弱于其他有色金属。沪铝延续近低远高正向排列,其中沪铝1801合约和1802合约的正价差维持于110元/吨。

行情研判:12月19日沪铝1802弱势整理至14480元/吨,初步突破一周来的底部低位振荡整理平台,显示下跌风险释放后,技术修正需求加强。建议沪铝1802合约可于14350元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14450元附近,目标关注14650元。

锌:
外盘方面: 今日亚市伦锌震荡走低,沪市收盘时报3172美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跌0.74%。

现货方面:12月19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25560-2566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跌60元/吨。据SMM报道, 冶炼厂出货正常,市场流通货源偏紧。接近月底,贸易商积极出货,升水逐步走低,下游保持观望,备库意愿不佳,市场成交由贸易商主导,整体成交货量与昨日基本持平。0#麒麟、慈山,铁峰、会泽主流成交于25710-25830元/吨附近。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合约震荡走低,报收2528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跌0.78%,持仓量203592手,成交量374582手。

行情研判:今日黑色系品种多数收跌,受其影响沪锌主力合约也结束上行态势承压回落。锌市基本面上,国内消费消费略弱格局延续,而海外消费随着淡季的到来,需求也在减弱。即便伦锌库存仍在下降,但现货已经由前期的高升水转入小幅贴水格局。维持锌价高位震荡预期,短期受消费端限制不存在大幅上行空间,下方则仍受供应端支撑。操作上观望或高抛低吸。

铅:
外盘方面: 今日亚市伦铅震荡走低,沪市收盘时报2540美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跌0.53%。

现货方面:12月19日SMM现货1#铅报价为19300-19400元/吨,均价较上一交易日涨50元/吨。据SMM报道,持货商报价积极、贴水继续缩窄,下游散单询价不多、观望情绪浓厚,整体市场交投稀少。

内盘走势:沪铅主力合约震荡走低,报收192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结算价涨0.16%,持仓量28590手,成交量25402手。

行情研判:日内在黑色系走低的影响下,沪铅主力合约涨势受限,承压回落。虽然短期铅价在供应端产出受限利好的支撑下表现偏强,但在国内消费端仍未出现改善之前,维持铅价暂难有大幅反弹空间的判断。预计震荡为主,操作上建议暂时观望。

黄金:
消息面: 1、欧元区11月CPI环比 0.1%,预期 0.1%,前值由 0.1%修正为 0.1%。欧元区11月CPI同比终值 1.5%,预期 1.5%,初值 1.5%。欧元区11月核心CPI同比终值 0.9%,预期 0.9%,初值 0.9%。2、美国12月NAHB房产市场指数为74,高于前值和预期刷新1999年以来高位。3、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周一发表讲话称,上周对加息投反对票是由于对通胀疲软及收益率曲线平缓的担忧;债券市场表示,衰退风险正在上升;劳动力市场并不像数据表现的那样紧俏;目前似乎没有显示美联储正在朝着通胀目标迈进。

行情研判:隔夜公布的美国NAHB房产市场指数向好,但美元指数仍录得下跌,部分因市场对美国税改计划是否能对经济产生持续性积极影响表示怀疑。受美元走低推动金价整体延续加息后的反弹态势,但由于税改有望本周落地,做多仍需注意短期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归对避险资产造成的打压。操作上建议短线交易可暂时观望,中线交易以逢低买入为主。

 

四、宏观经济

社科院:明年世界GDP增长率约为3.5%

今年全球贸易增幅可达4.2%、全球物价水平温和上升、贸易投资显著回暖……一系列数据及现象可见全球经济经历金融危机后逐步出现升温端倪。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世界经济黄皮书: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黄皮书)预计,2018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将达到3.5%,按市场汇率计算的增长率约为2.9%,且今年全球贸易有可能出现强力反弹。

然而,记者注意到这一预测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国际机构的预测。按照IMF预测,2018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7%,到2022年增长3.8%。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都难以回归危机前水平。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表示,较低的预测主要反映了研究团队对世界经济回暖基础不稳固、资产价格泡沫、全球债务水平过高、反全球化趋势、美国政策调整、英国脱欧进程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的担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长期保持低增长态势。而在2016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逐步升温,增速加快。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呈现7年来首次“同步复苏”局面,美欧日和一批新兴国家经济好转。

据多方业内人士观察,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创六年来最高,复苏基础为近十年最广泛。

但与此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缓慢,全球债务持续积累,金融市场也出现了一定泡沫,未来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世界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稳固,支持国际贸易高速增长的长期因素还没有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向记者分析称,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将有较大的负面溢出效应,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是中期内全球经济的最大威胁之一,其中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对此,据黄皮书提到,预期收紧的财政政策和贸易限制措施增加等现象,都将抑制未来两年全球贸易增长势头,但会出现反弹趋势。“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速将超过3.0%。考虑到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预计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也将在3.0%左右。”姚枝仲谈到。

 

明年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全国试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这意味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已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的阶段。

《方案》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全国试行,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的效率,将有效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积极促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生态环境修复等相关产业发展,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环境权益。

“同时,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还有几方面考虑,一是实现损害担责的需要,二是弥补制度缺失的需要,三是政府履行环保职责的需要,四是为立法积累实践经验的需要。这样可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该负责人说。

2015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经国务院批准,授权吉林、山东、江苏、湖南、重庆、贵州、云南7个省(市)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据环保部负责人介绍,两年来,7个省(市)印发本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案例实践27件,涉及总金额约4.01亿元,在赔偿权利人、磋商诉讼、鉴定评估、修复监督、资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形成相关配套管理文件75项。

该负责人称,《试点方案》是2015年至2017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阶段的指导性文件,《方案》是2018年起在全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依据。试点实践表明,《试点方案》总体可行,其内容涵盖了在全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基本内容,为《方案》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在《试点方案》基础上,《方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是将赔偿权利人范围从省级政府扩大到市地级政府,提高赔偿工作的效率;二是要求地方细化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具体情形,明确启动赔偿工作的标准;三是健全磋商机制,规定了“磋商前置”程序,并明确对经磋商达成的赔偿协议,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赋予赔偿协议强制执行效力。

上述负责人说:“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需要从立法上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索赔途径、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和管理规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等基本问题,但目前立法条件尚不成熟,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后,需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下一步立法积累经验。”

 

五、全球观察

中国2018年起取消钢材等部分产品出口关税 日媒又挑拨矛盾

中国财政部12月15日宣布,自2018年1月起,将部分钢材、铁废料和铝制品等的出口关税降为零。《日本经济新闻》12月18日称,此举从中国角度来看,属于下调出口价格,但这可能是针对美国和欧盟对中国钢铁和铝制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的对抗措施。

此外,主要面向日本的鳗鱼鱼苗出口关税(价格的20%)也将被取消。在鳗鱼价格暴涨的背景下,这对日本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报道称,关税一般在进口外国产品时征收,出口关税则是向海外出口本国产品时征收。多数情况下不是按数量,而是按价格征收一定比率的出口关税。中国此次针对部分品类,将出口关税税率将为零,或者直接取消关税。例如,中国将取消含碳比例较高的炼钢原料“生铁”20%的出口关税。中国并非取消所有钢材的出口关税,有的产品税率将提高。

此外,铁废料40%的关税将被取消。铁废料是劣质违法钢材“地条钢”的原料。报道还称,由于淘汰了地条钢,中国国内铁废料市场被指出现过剩。此次取消出口关税,或将对海外的铁废料价格产生影响。 

 

巴基斯坦对涉华彩色涂层钢卷/板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

2017年12月9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和南非的彩色涂层钢卷/板(Color Coated steel Coils and Sheets)作出反倾销初裁:初步裁定进口自中国和南非的涉案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并对巴基斯坦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但暂不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