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11月27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11月27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发布时间:2017-11-27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小幅下跌。主力1月合约,以53770元/吨收盘,下跌380元,跌幅为0.70%。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923.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7,低于上一交易日7.78,上海期铜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05636手,持仓量减少12782手至767562 手。主力合约成交220270手,持仓量减少5572手至164258手。

上海期铝价格小幅下跌。主力1月合约,以14930元/吨收盘,下跌95元,跌幅为0.63%。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2109.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08,低于上一交易日7.11,上海期铝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87922手,持仓量增加15574手至807092 手。主力合约成交261926手,持仓量减少10794手至329012手。

上海期锌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下跌。主力1月合约,以25020元/吨收盘,下跌525元,跌幅为2.06%。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3178.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87,低于上一交易日7.90,上海期锌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646156手,持仓量增加11858手至470342 手。主力合约成交449062手,持仓量增加4868手至219180手。

上海期铅价格小幅下跌。主力1月合约,以18300元/吨收盘,下跌130元,跌幅为0.71%。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451.0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47,低于上一交易日7.50,上海期铅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80756手,持仓量增加1192手至73128 手。主力合约成交65796手,持仓量增加1982手至48782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小幅上涨。主力5月合约,以3833元/吨收盘,上涨37元,涨幅为0.97%。

全部合约成交5287686手,持仓量增加131216手至3793278 手。主力合约成交4268610手,持仓量增加78994手至2441546手。

【股市行情】11月27日消息,沪深两市早盘集体低开,沪指、深成指开盘走低后一直维持低位震荡态势,创业板指数一度反弹翻红,但午后结束反弹,由升转跌。截止收盘,沪指报3322.23,跌0.94%;深成指报10954.18,跌1.92%;创指报1760.90,跌1.22%。

 

二、国内焦点

中钢协顾建国:2018年钢市总体供需将基本平稳

今年以来,钢市持续回暖,钢价大幅上涨,大多数钢企经济效益继续好转,一些长期亏损的钢企也实现了扭亏为盈。对于明年钢铁行业的走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近日在“第十三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暨兰格钢铁网2017年会”上做出判断,他认为,2018年应该是钢铁行业在2016年走出低谷、2017年稳中向好基础上持续稳固的一年。预计2018年钢市总体供需将基本平稳,不过,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

顾建国认为,明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态势、基建力度的加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拉动,都将促使钢需相对稳定。“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推进,行业内仍有部分落后产能需要继续去除,特别是板材范围的落后产能,同时要防止 ‘地条钢’死灰复燃,严控用各种手段新增产能。”他说。

对于今年钢企的盈利情况,他表示,今年1-9月中钢协会员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18%,钢企效益持续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外部宏观环境改善,特别是国家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彻底取缔“地条钢”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强有力推动。

据Wind资讯终端显示,截至10月18日,在申万行业分类中的31家主要钢铁上市公司中,共有21家发布了三季报业绩预告,并且前三季全部实现盈利。其中有5家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在500%以上:凌钢股份(600231,股吧)(7120.6%)、韶钢松山(000717,股吧)(1652.61%)、首钢股份(000959,股吧)(1177%-1221%)、柳钢股份(601003,股吧)(912%)和南钢股份(600282,股吧)(约800%);有11家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500%,占比过半。

“尽管距年底还有一个多月,但2017年钢铁行业稳中向好的大格局已定。”顾建国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钢需好于预期,取缔“地条钢”并未削弱市场总供给力,通过去产能,钢铁产能利用量基本恢复到了合理区间。另外,取缔“地条钢”不仅是淘汰落后产能,其深层意义在于使钢市供需均衡定价体系得以恢复,市场竞争回归良性,消除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弊端,钢价实现理性回升。

据他介绍,今年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虽然同比增长仅为7.3%,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同比增长19.6%,占固定资产完成额的比重为21.84%,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25个百分点,而且用钢强度大的基础投资、基建投资如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等增幅明显高于其它行业。

顾建国说,目前已取缔“地条钢”企业700多家,产能约为1.4亿吨,尽管“地条钢”产能很大,但实际产量远达不到产能规模。深入分析“地条钢”对供给的影响,有利于研判明年市场供需关系。“地条钢”集中区域会出现阶段性供应短缺,但会很快被合规企业的增产、其他区域钢材流入所弥补。

对于钢铁企业的环保工作,他表示:“做好环保,早做早主动,代价相对也小。环保工作做好了,城市港厂搬迁问题就基本缓解了。环保停产、限产影响的是个别地区和个别企业,还不会影响全局。”

另外,对于钢铁行业去杠杆,他认为这是当前非常紧迫的工作,钢企要抓住有利时期,切实改善资产负债结构。“从行业资产负债情况来看,钢铁行业去杠杆效果不明显,远赶不上去产能效果,希望有关方面明年加大力度,支持钢铁行业去杠杆工作,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和去产能后再处置。”顾建国说。

 

钢铁总需求的缓缓回落 也是长期趋势

2017年以来,统计粗钢产量增长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粗钢总产量和总需求的变化,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长期化,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有明显回落趋势,钢铁需求实际上已经处在缓缓回落的大趋势中,甚至可能会出现钢铁需求回落速度加快的趋势。由于中国巨大潜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现阶段用钢总需求会保持高位小幅波动趋势。例如,近期成都要建成六个高铁客运站。大量潜在需求决定了中国钢铁总需求不会出现过山车式的变化。人均钢铁总需求从2015年显示出的饱和点后会呈现高位波动小幅回落的趋势。这种钢铁总需求饱和点前后的变化趋势是由国情决定的,它对钢铁行业有利。

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8.2269亿吨。当年出口9378万吨。2015年粗钢产量从高峰回落,当年统计粗钢产量8.02亿吨。出口钢材增加到1.12亿吨。这表明国内钢铁总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用钢高峰阶段的回落趋势。

现在有个奇怪的统计结果。今年粗钢产量不降,反而增长的现象。这种现象会误导人们对市场需求形势的判断。在钢材出口已经出现持续回落的2016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至8.08亿吨。2017年1~9月粗钢产量6.387亿吨,同比增长6.3%。其中9月中国粗钢产量为7183万吨,同比增长5.3%,环比8月小幅回落。2017年10月我国粗钢产量7236万吨,同比增长6.1%;10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33.4万吨,较9月份环比下降2.5%;1~10月我国粗钢产量70950万吨,同比增长6.1%。这表明9月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已经显示同比增长,月环比回落趋势。近日,工信部苗圩部长答记者问时曾表示,今年粗钢产量增长是供需决定的。实际上这是如何真实的评估这几年中国粗钢总产量和国内钢材年度消费总量问题。由于许多中频炉地条钢企业采取夜间生产,白天运向市场,而我国粗略统计中频炉产能超过一亿吨,产钢量近6000万吨。其中几千万吨地条钢产量没有纳入国家统计数据。这就预示着统计数字难以反映我国全部粗钢产量和钢材的社会表观消费量。由于2016~2017连续两年钢铁去产能。这就意味着我国2015年粗钢年产量不是8.02亿吨,而是8.5亿吨左右。按政府统计2016年关停落后产能6000万吨,但大都是有统计的传统钢铁企业。因此,粗钢产量增长幅度不大。2017年关停中频炉力度加大,粗钢产量也明显增长。

全国关停中频炉地条钢生产企业近600家,涉及产能1.2亿吨。但是已经纳入社会消费总量的地条钢所占市场份额,只能由有统计的钢铁企业生产来补充。这就形成了统计的粗钢总产量增长现象。国际钢协在公布全球8月粗钢产量时,分析中国粗钢产量增加原因就用了这个理由。从热轧卷板、冷轧板等其他品种钢材产量同比几乎没有增加也可以看出,补充增产几乎都集中在建筑钢材,这同去产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由于我国7月以后的统计数字能够真实反映今年的月度全国粗钢产量。由于投资增长回落到7.5%的近年低位,钢材总需求实际已经显示回落趋势。预计到明年7月,扣除出口因素,我国钢铁粗钢产量总体将会出现月环比日趋明显回落趋势。伴随这种趋势,钢铁企业需要控制好产需平衡,维护好行业的发展利益。

消费目前已成中国经济“顶梁柱”。截至2017年上半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远高于投资贡献率。这种经济结构发展趋势与我国钢铁消费高峰缓缓回落的大趋势是吻合的。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远高于GDP增长。这就决定了国家宏观政策层面需要关注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和就业。关注降低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发展活力。这种趋势有利于提高和改变CPI长期低迷,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的状态。缩小剪刀差,减少钢铁市场价格压力。认识这一点有利于钢铁企业和钢贸商把握未来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趋势,驾驭市场大势。

 

李新创:钢企环保限产如何避免“一刀切”

11月24日下午,第十三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会在北京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谈到当前中国钢铁产业政策和环保形势时表示:“近期,钢铁企业确实有必要采取环保错峰限制等相关措施,当然我们反对 ‘一刀切’。”

“如果 ‘一刀切’,一是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二是会使污染排放得不到改善。那么,如何避免 ‘一刀切’?我们把企业简单分为 ‘红黄绿’,对于好企业不限、少限,对于差企业全限、多限,充分体现公平竞争,这是我们非常明显的特色。而恰恰是采取有差别的措施限产50%,整个唐山污染物排放降幅在65%以上,达到了70%。”李新创说。

李新创强调:“环保措施要坚持严格执行,无论阻力多大,都要执行下去。现在环保考核指标都在不断趋严,对于环保,企业不能有逆反心理,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密集区域的钢铁企业,更要严格落实环保措施。”

另外,李新创认为,环保不仅仅是环保本身问题,它还兼顾公平和科学发展及一系列政策。有一些地区确实存在着排污不降反升的现象,但现在环保好企业增量不多,环保差企业产量增的过快,这是总的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对于钢铁去产能,李新创强调,去产能可不是去钢铁,减量发展可不是不发展,要重塑钢铁价值链,不断提高钢铁行业竞争力。要依法依规去产能,使低效、无效产能退出。这两年完成了1.15亿吨的去产能,同时彻底淘汰1亿多吨的“地条钢”,这是巨大成就。但今后还要严控新增产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下一步,要倡导绿色发展,包括绿色采购。我们不能简单的追求高速度,更追求高质量。好钢不仅仅是好产品,还要好企业、好环境、好模式、好供应链以及好的发展理念,以促进整个钢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李新创说。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亚市伦铜承压重挫,其中3个月伦铜交投于7024-6916美元/吨,现交投于6927美元/吨,日暴跌1.28%,为七个交易日来首次下滑,视为短期技术修正,下方支撑关注6850美元/吨。持仓方面,11月23日,伦铜持仓量为31.1万手,日减785手,本周伦铜持仓止跌回升,显示铜价下跌吸引部分多头入场。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11月27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贴水130-贴水8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54150-54330元/吨。持货商报价维稳,好铜稳定于贴水80元/吨左右。平水铜大多报价于贴水120元/吨上下,成交僵持多观望,个别大贸易商低价抛售俄罗斯铜印度铜等部分低端铜,少量湿法铜扩于200元/吨以上,吸引部分下游收货。各个贸易商成交存分歧,但未见调价,凸显周一观望特征。

内盘走势:沪铜主力合约1801冲高回落,尤其午后跌幅明显扩大,日内交投于54700-53720元/吨,尾盘收跌至53770元/吨,日跌1.05%,跌幅超过周五的涨幅,显示上方抛压较重,但目前沪铜仍企稳于M60之上,上涨趋势犹存。期限结构方面,铜市转为近低远高,沪铜1712合约和1801合约正价差微缩至40元/吨。

行情研判:11月27日沪铜1801合约冲高回落至53770元/吨,再度失守54000整数关口,显示上方抛压较重,因10月中国精铜进口环比下滑,显示国内进口需求有所下滑。建议沪铜可于53300-54300元区间高抛低吸,止损各500元/吨。

铝:
外盘走势:亚市伦铝振荡下滑,其中3个月伦铝交投于2134-2107元/吨,现交投于2116美元/吨附近,日跌0.66%,目前伦铝仍运行于近期振荡整理平台下方,短期下跌风险犹存。晚间关注下方2068美元/吨的支撑。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11月27日上海现铝成交集中14740-14760元/吨,对当月贴水180-160元/吨,无锡成交集中14740-14760元元/吨,杭州成交集中14760-14770元/吨。现货贴水扩大,套保持货商出货犹豫,成交主要集中在交易时段前期,期铝价格阶梯式下跌,中间商和下游企业观望情绪渐生,整体成交较周五小幅趋冷,且成交景气度前好后差。

内盘走势:沪铝主力合约1801合约冲高回落,显示上方抛压较重,日内交投于15150-14885元/吨,尾盘收于14930元/吨,日跌0.76%,为连续第四日陷入低位振荡。目前铝价运行于均线组之下,显示下跌风险还未解除。同时,沪铝1712和1801合约正价差扩大至90元/吨,维持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

行情研判:11月27日沪铝1801冲高回落至14930元/吨,仍运行于均线组之下,技术形态偏弱,短期铝市空头气氛浓厚,但持续下挫后,铝价已跌至15000元附近,短期需关注该整数关口支撑,若出现企稳迹象,则空单注意减仓离场。沪铝1801合约可于14850-15150元区间高抛低吸,止损各100元/吨。

 

五、宏观经济

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23.3%

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450.8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1-9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097.1亿元,同比增长48.7%;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1.3亿元,增长3.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723亿元,增长2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32.8亿元,增长18.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285.6亿元,增长14.2%。

1-10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4111.6亿元,同比增长4.1倍;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4847.8亿元,增长2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3491.4亿元,下降16.3%。

1-10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1%,纺织业增长3.2%,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增长41.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3.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倍,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4.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7.1%,汽车制造业增长8.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7%。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发生主营业务成本85.5万亿元,增长1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4%,同比提高0.55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1.5万亿元,同比增长7.7%;负债合计62.1万亿元,增长6.7%;所有者权益合计49.4万亿元,增长9%;资产负债率为55.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8.4%;产成品存货41908.2亿元,增长9%。

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46元,同比减少0.26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38元,同比减少0.25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12.1元,同比增加4.6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33.9万元,同比增加15.9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9天,同比减少0.6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38天,同比减少1天。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54.1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9月份放缓2.6个百分点。

 

M2增速降低不会对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M2增速降低是前几年高增长后向合理水平的回归,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M2增速虽然放缓,但维护流动性稳定和实现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改变。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个和2.8个百分点,结束9月份的短暂回升。一时间,“金融数据低于预期”“M2再创历史新低”等说法在市场上广泛流传,引来议论纷纷。

近一年多来,M2略显反常的低增速状态备受关注。有人担心,这种增速持续低位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市场流动性,推高市场利率。从数据看,M2每个月都不到10%的增速与过去相比确实低一些,但是,对于这一变化的产生原因和实际影响,应当全面客观认识,不必反应过度。

一方面,M2增速降低受金融去杠杆影响较大,是金融监管加强的反映。过去,M2增速较高有其客观原因,比如与住房等货币化密切相关,也与理财等业务发展较快有关。近期M2增速减慢,正是加强金融监管、缩短资金链条、减少多层嵌套的体现。随着金融去杠杆进程的推进,表外融资渠道减少,虽然部分表外融资转移到表内,表现为银行信贷增加,但贷款以外的表外融资压缩更多。可见,M2增速降低是前几年高增长后向合理水平的回归,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发展带来的“存款搬家”影响了M2增速提升。近年来,金融创新快速发展,居民和企业存储货币的途径不断增加,包括银行表外理财、货币基金、互联网金融存款、各类资管计划等,这些金融产品货币属性都很强,增长都很快,但并没有完全在银行体系的报表里体现出来。并且,很多企业和居民选择货币基金等存款以外的形式储蓄,导致银行存款来源不足,负债压力加大,派生贷款的能力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讲,M2增速没有那么低,有些是“存款搬家”,未必真的意味着货币增速下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一直把目光放在M2的增速上,似乎透过其任何微小变化都能解读出有关经济运行的喜与忧。然而,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推进,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一种常态。在新的背景下,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M2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也在下降,其预测性、可控性可能没有过去那么强,对其变化不必过度关注。

对此,看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也能得到印证。社会融资规模与M2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前者是从全社会资金供给角度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后者是金融体系提供的流动性和购买力,反映了总需求的情况。今年二季度以来,相比M2增速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趋势向好,依然保持平稳,正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并无减弱,实体经济流动性未过多受到金融去杠杆的影响。

从根本上讲,无论是M2还是社会融资规模,支撑数据背后变化的还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对金融业而言,去杠杆是未来大方向,但去杠杆不等于过快压缩信贷,M2增速虽然放缓,维护流动性稳定和实现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改变。前不久,央行发布将于2018年启动的定向降准政策,原有定向降准覆盖贷款范围进一步扩充。此次定向降准虽非“放水”信号,却有利于改善预期,引导和调节金融资源配置流向。更重要的是,定向降准的再次使用体现了配合金融去杠杆和“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相信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有多种政策工具的支持,M2增速将处在合理水平,金融体系也会保持安全稳定。

 

六、全球观察

钢铁等行业全球产能过剩挑战仍存

国际经合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警告,中国以外地区产能过剩正影响全球钢铁业复苏。国际观察人士认为,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过去两年中国削减产能,助力全球钢铁等行业从产能过剩引发的低迷中复苏,未来各国应继续加强沟通与合作,集体应对产能过剩挑战。

经合组织下属钢铁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炼钢产能为23.6亿吨,较2016年同期的23.7亿吨仅微降0.6%。其中,中东、南美、除欧盟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等地区的钢铁产能增幅明显。该钢铁委员会主席利芬·托普坦言:“过剩产能处于令人担忧的高位。”
这份报告预测,2017年至2019年,全球将新增钢铁产能近4000万吨,其中中东地区将新增约2300万吨。

美国金属行情研究公司主管阿利斯泰尔·拉姆齐表示,任何地区增加钢铁产能,都可能对未来的钢铁定价和利润构成明显风险。

根据经合组织报告,未来全球钢铁需求将有所回升,但不足以消化目前的过剩产能。英国商品研究所分析师克里斯·霍尔登也预计,全球需求增长不足以为新增产能提供合理根据。
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李博在接受采访时说,全球产能过剩问题仍非常严峻,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传统行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过剩产能比较集中。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周期性现象,是结构性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下行导致需求萎缩,是造成当前钢铁等行业全球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

海外专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多国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举措,优先发展钢铁、石化等行业但科技投入有限,导致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一些西方政客和企业热衷于将产能过剩归咎于中国,这种观点不客观也不公平。事实上,近几年中国主动作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消化和淘汰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为国际社会作出了贡献。

中国去产能的力度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今年再压减5000万吨左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中国已基本实现去年设定的五年内削减1亿至1.5亿吨过剩产能的目标。

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表示,中国为全球削减过剩产能发挥了突出作用。过去两年,中国削减的产能与美国的总产能相当。

拉姆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量从2015年年末开始持续下滑,中国功不可没。

钢铁和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全球去产能的道路上,各方需要集体应对、共担责任、共同行动,而不是相互指责、甚至筑起贸易保护主义高墙。

面对全球产能过剩,海外专家呼吁各国加强沟通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市场调解功能。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说,石油领域有石油输出国组织,产能过剩领域也应有相应的协调机制。

针对当前结构性产能过剩,李博建议,可寻求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国际联动机制,找出各国的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减少重复生产。目前国际市场对先进产能产品的需求仍然较大,加强先进产能的国际合作是解决当前产能过剩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中国在削减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目前中方已与36个国家建立了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与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与东盟等区域组织开展了多边产能合作。

 

10月份韩国不锈钢冷轧卷板出口降至5万吨以下

由于出口市场需求疲软,韩国10月份的不锈钢冷轧板出口量为47497吨,环比下降16.5%。这是今年2月份以来韩国不锈钢冷轧板第一次出口低于5万吨。

亚洲是韩国不锈钢冷轧板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但10月份韩国不锈钢冷轧板出口到亚洲市场的数量环比下降15%至27311吨,尤其是出口到中国大陆、日本和印度的不锈钢冷轧板大幅下降。其中,出口到中国大陆的不锈钢冷轧板环比下降28.1%至3611吨,出口到日本的不锈钢冷轧板下降至8443吨,出口到印度的不锈钢冷轧板环比下降28.8%至4676吨。

与此同时,韩国向拉丁美洲出口的不锈钢冷轧板出口创下了去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为3146吨,但对北美洲的出口环比增长了9.3%,达到2585吨。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