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5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上涨。主力12月合约,以38010元/吨收盘,上涨740元,涨幅为1.99%。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4716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8.06,高于上一交易日8.03,上海期铜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679958手,持仓量增加24098手至475622手。主力合约成交354232手,持仓量减少7018手至184244手。
上海期铝价格涨幅明显。主力12月合约,以13300元/吨收盘,上涨510元,涨幅为3.99%。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66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8.01,高于上一交易日7.91,上海期铝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62100手,持仓量减少6622手至706908手。主力合约成交196192手,持仓量减少3246手至224526手。
上海期锌价格涨幅明显。主力12月合约,以19010元/吨收盘,上涨870元,涨幅为4.8%。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363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8.04,高于上一交易日8.00,上海期锌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823932手,持仓量增加33630手至518562手。主力合约成交535570手,持仓量增加9446手至223252手。
上海期铅价格涨幅明显。主力12月合约,以16370元/吨收盘,上涨625元,涨幅为3.9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2064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93,高于上一交易日7.77,上海期铅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9824手,持仓量增加2924手至56126手。主力合约成交28534手,持仓量增加3888手至33198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涨幅明显。主力1月合约,以2569元/吨收盘,上涨100元,涨幅为4.05%。
全部合约成交6813710手,持仓量增加6232手至3333300手。主力合约成交6094124手,持仓量增加17372手至2462038手。
【股市行情】10月25日消息,今日,两市早盘冲高回落,午后窄幅震荡缩量盘整。盘整每次出现带量下跌,随即就有热点板块拉升对冲,妖股、次新股、银行、煤炭等板块相继活跃,指数也共同起起伏伏。两市大涨之后振幅重归较低水平,沪指持续震荡尾盘翻红,创业板走势乏善可陈。截止发稿,沪指报3131.94点,涨幅0.12%,创业板报2200.21点,跌幅0.03%。两市个股明显分化,涨跌数量基本持平。
二、国内焦点
上下两难沪铜中期难现大行情
周一,沪铜主力1612合约以37110元/吨开盘,随后震荡反弹,终报收于37350元,全天涨幅0.59%,成交147972手,持仓减少554手至191262手。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沪铜此前已累积有一定跌幅,以今年资金的态度来看,持续打压的意愿会减弱,但是波幅趋窄,成交发力,铜价短期内也难出现明显反弹行情。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反弹,但铜博士的表现却在“垫底”之列。与铅、锌、铝、镍等金属动辄两位数的反弹幅度相比,今年以来,沪铜仅完成了3%的涨幅。基本面的供应压力被当作今年铜价一蹶不振的根源。作为最大的铜消费国,近几个月来,中国铜进口数据出现连续下滑。
美尔雅期货金属分析师认为,国内来看,目前经济基本面仍无太多利好,特别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增速放缓的预期令市场对铜需求前景忧虑。此外,当前市场流动性依然较弱,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也不像前期那样较为亮眼,对市场提振有限,基本面在逐步走出“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
现货市场上,富宝资讯成交快报显示,昨日市场出货力度一般,持货商挺价意愿强烈,好铜升水上调至升260元/吨;中间商搬货意愿较强,但下游畏高,仅按需少量买货,成交偏淡。富宝分析师认为,虽然近期现货铜市场升水不断上调,但这并不是由于厂家积极买货导致的,持货商挺价惜售才是近期推动铜价走高的最大原因。因此对中期铜价走势依旧持震荡下跌观点不变。
欧洲最大铜冶炼商Aurubis将在明年向欧洲铜买家收取的附加费下调6.5%至每吨86美元。该费用是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的基础上收取的,分析人士认为,这暗示了铜未来供应充裕。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9月份表示,2016年全球铜产量将比需求多出28万吨,供应过剩量比去年高出逾一倍。
美元因素与铜价的联动也不容忽视,美尔雅(600107,股吧)期货分析称,市场倾向于认为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极大,投资者正再度转向利差交易,利用美元和其它货币之间扩大的利差来获取利润,加之人民币贬值,美元仍偏强势,均对铜价反弹不利。
从技术上来看,沪铜整体格局略好于伦铜,但各项指标也都并不乐观。
“整体来看,当前市场活跃度较低,缺乏资金关注且缺乏足够动力,铜价短期内恐难有明显反弹出现,但此前已累积有一定跌幅,以今年资金的态度来看,持续打压沪铜的意愿会减弱,弱势盘整格局将暂时维持。预计本周铜价主要运行区间为每吨4550美元—4700美元。”美尔雅分析师表示。
沪铝上涨还将延续 不会缺席商品牛市
通胀预期和资产配置荒支撑
在人民币贬值和通胀预期相互强化、国内经济逐步企稳以及美元升值幅度未超预期的背景下,商品仍然易涨难跌,铝也不例外。铝中期目标15000元/吨,该位置也是2014年9月的高点。
从去年年底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陆续进入上涨阶段。受供给侧改革影响较大的有色系和黑色系拉开商品上涨的大幕,农产品(000061,股吧)虽然涨幅总体小于黑色系商品,但涨幅普遍高于30%。我们认为,通胀预期和资产配置荒决定了商品总体上涨的方向,在商品多头行情中,铝作为大宗商品的一员,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宏观面决定了商品的上涨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首先,人民币贬值和通胀预期相互强化。去年8月初,美元兑人民币开启贬值之路。当时,人民币中间价尚在6.1附近,近期已经接近6.8,该位置是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的长期盘整区间上沿。人民币贬值是基本面决定的,因为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回落,同时是对前期人民币高估情况的修正。人民币贬值加剧国内通胀预期,9月CPI同比上涨1.9%,而环比上涨0.7%,环比增速创今年3月以来高点。
其次,国内经济已经回稳。PMI、发电量、工业增加值等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已经有所企稳,虽然信号还较为微弱。9月PPI同比已经转正,环比连续两个月正增长。
最后,美元升值幅度未超预期。美元指数虽然走势偏强,突破7月下旬的高点,但总体仍处于箱体振荡阶段。虽然美元加息在即,但市场焦点并非美元加息本身,而是12月底美元只加息1次。美国经济尚处于微弱复苏中,美元连续加息的可能性偏低。
在人民币贬值和通胀预期相互强化、国内经济逐步企稳以及美元升值幅度未超预期的背景下,商品在宽松流动性的推动下,仍处于易涨难跌的格局,铝也不例外。
铝炒作题材逐步丰富
从去年年底以来,沪铝价格弹性明显增大,主因是炒作题材逐步丰富。
第一,供给侧改革。从去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使得昔日“高耗能、高过剩、高污染”的铝行业出现洗牌,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国内铝产量增速明显下滑。从今年2月以来,国内铝累计同比数据连续负增长。而按WBMS的数据,1—8月,全球铝短缺量达65万吨,创2014年12月以来新高。
第二,库存偏低。截至10月21日,上期所铝库存为84981吨,较今年高点下降约70%。由于现货处于升水状态,期货仓单不足万吨。同期,LME铝库存较去年年底减少了超过25%。
第三,新消费领域显现。虽然10月后,国内房地产政策收紧,但政府大力扶植PPP项目,从而抵消了房地产铝消费减少产生的利空影响。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铝也开拓诸多新消费领域,比如云轨交通所用的几乎是全铝车厢,节能汽车越来越多使用铝材,铝甚至在空气电池上也有运用。
第四,运输费用提高。9月1日后,公路和铁路新政致使原铝运输成本提高。10月10日,新疆铁路局下发《关于调整2016年四季度货运价格策略的通知》,新疆铁路运价优惠将由原来的15%降至8%,相当于当前的运费增加35元/吨左右。
总结
综合以上关于宏观面和铝基本面分析,我们判断铝上涨还将延续,中期目标15000元/吨,该位置也是2014年9月的高点。
钢铁产业链价格分歧加大
据新华社电钢铁产业链上各品种产品的价格分歧在上周进一步加大,焦煤、焦炭等原材料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而铁矿石、螺纹钢等产品的价格仍在“原地踏步”。这种分歧已经引发市场关于当前钢铁产业链价格未来走势的争议。
上周,焦煤期货主力再次走出11.16%的涨幅,21日报收1235元/吨;焦炭期货主力也大涨7.84%,21日报收1568元/吨。在过去五周中,两焦产品似乎站在了风口上,焦煤、焦炭两个品种累计涨幅分别达到43.3%、40.37%。有分析师指出,焦炭焦煤价格比均值1.28,而正常的焦煤向焦炭的产品转化率在1.33左右,两焦之间价差比值已经超出了产品转化率。
铁矿石的价格则稳定在430—460元/吨,螺纹钢的价格在2500元/吨左右。上述两个品种的价格都没能超过今年4月的高点水平。由此可见,在钢铁产业链上,原料和产品价格之间的分歧已经不断扩大。
北京有企业负责人指出,受到国内市场供应紧张的影响,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但在钢铁产业链上,只有铁矿石的原料供应在海外,而海外矿石的供应仍非常丰富,因此铁矿石价格与钢价关联度更高;而两焦产品价格则是因为国内供应紧张造成的。
有煤焦企业表示,受到焦炭现货价格的拉动,焦化企业近期都在抢焦煤补库,大部分规模型焦化企业的原料库存都有明显增加。此外,前期有部分焦化企业因各种原因开工不足,但8月之后几乎全勤生产,因此也加大了市场对焦煤的采购。
目前,市场各方对后期相关产品的价格走势出现了分歧。有分析师认为,当前钢铁企业的利润已经减少较多,但仍有利可图,钢厂还会维持当前生产规模,因此短期内两焦价格还会维持在一定空间;但也有分析师认为,现在焦煤、焦炭之间的价差已经低于1.33的水平,市场存在一定反常情况,或将出现调整修复。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亚市伦铜强势上涨,其中3个月伦铜日涨1.51%至4713美元/吨,大幅收复近期跌幅,回到均线交织处运行,但其技术形态仍弱于沪铜,短期运行区间关注4650-4850美元/吨。持仓方面,10月21日,伦铜持仓量为31.4万手,日增214手,该持仓处于年内较低水平,显示铜价走低后,多空积极减仓离场。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10月25日上海电解铜现货对当月合约报升水270元/吨-升水35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37970元/吨-38230元/吨,早市投机商因看涨入市操作,现铜升水继续被疯狂推高,直接被拉涨至升水300元/吨-升水350元/吨,但进入第二交易时段后,沪期铜大幅拉升超300元/吨,现铜投机货源流出,供应逐步增加,现铜升水出现收窄,缓步下滑,下游以刚性为主,理性观望。
内盘走势:沪铜主力合约1612合约强势攀升,尾盘飙升至38010元/吨,日涨1.77%,日收盘价接近年内10月11日创下的高点,且回到均线组之上运行,上涨趋势明显。期限结构方面,沪铜1611合约和1612合约为负价差30元/吨。
行情研判:10月25日沪铜1612合约强势走高,因焦煤焦炭持续上涨拉高沪锌和沪铝,且人民币贬值刺激通胀预期升温。铜价亦被动走高,目前沪铜重新运行于均线组之上,短期上涨意愿升高。操作上,建议沪铜1612合约可背靠37500元之上顺势多,入场关注37800元附近,目标38500元/吨。
铝:
外盘走势:亚市伦铝强势反弹,其中3个月伦铝上涨1.71%至1662美元/吨,重回均线组之上,并较此次回调低点1608美元/吨回升3.35%,但其涨幅仍弱于沪铝,主要受美元走强打压,其下方技术支撑关注1610美元/吨。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称,10月25日上海现铝现货成交14050-14070元/吨,对期铝当月升水490~560元/吨,华东地区整体市场成交较为一般,由于当地到货持续较少,持货商挺价出货,但期铝再创新高,下游畏高铝价心态明显,观望情绪逐渐浓厚,因此今日下游企业接货情绪一般,也导致了现货实际成交升水先扬后抑,期铝涨停后报价几无成交,短期货源紧缺难以改善,现货升水或将维持高位。
内盘走势:沪铝1612合约延续反弹,且进一步扩大涨幅,尾盘封在涨停板13300元/吨,日收盘价创下去年5月来新高,表现仅次于沪锌,目前有效企稳于均线组之上。同时,铝市期限结构维持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铝1611和1612合约负价差维持至285元/吨。
行情研判:10月25日沪铝1612合约强势封于涨停板13300元/吨,表现远强于其他基本金属,因其能源属性凸显。操作上,建议沪铝1612合约可顺势背靠12900元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13200元附近,目标13500元/吨。
锌:
外盘方面: 隔夜伦锌震荡走高,报收2323美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0.09%。今日亚市伦锌震荡走高,沪市收盘时报2363美元/吨,上涨1.81%。
现货方面:10月25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19030-19130元/吨,均价涨820元/吨。据SMM报道炼厂出货,贸易商逢低升水采购,下游观望,今日现货成交较为平淡。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合约高开高走,报收1901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4.80%,持仓量223252手,成交量535570手。
行情研判:受人民币持续贬值及伦锌大幅反弹影响,沪锌的投机氛围显现,大量买盘的进入推动锌价强势突破前期18550元阻力位,锌价上方空间被打开。操作上建议沪锌1612合约多单继续持有,跌破18800元/吨止损。
黄金:
外盘走势:隔夜伦敦金震荡走低,报收1264.35美金/盎司,较上一个交易日跌0.02%;伦敦银震荡走高,报收17.606美金/盎司,较上一个交易日涨0.01%。今日亚洲盘伦敦金震荡走高,收涨0.2%,3点报于1267.05美金/盎司;伦敦银震荡走高,涨幅0.26%,3点报17.65美金/盎司。
内盘走势:沪金主力合约开于278.25元/克,盘中震荡走低,报收277.90元/克,较上一交易日涨0.36%,成交量170374手,持仓量278640手。沪银主力合约开于4052元/千克,盘中震荡走高,报收4058元/千克,较上一交易日涨1.17%,成交量695734手,持仓量601990手。
ETF持仓方面:SPDR Gold Trust截至10月24日黄金ETF持仓量为953.56吨,日增0吨;截至10月24日iShares Silver Trust白银ETF持仓量为11395.28吨,日增0吨。
行情研判:受美国和欧元区10月PMI数据靓丽和美联储重量级官员鹰派言论的影响,美元走高,贵金属承压。但人民币持续贬值以及中国投资者对房地产市场前景的忧虑,将刺激中国黄金消费需求的上升,黄金下方支撑稳固。操作上建议沪金1612合约277元/克轻仓做多,止损275.5元/克。沪银1612合约4030元/千克轻仓做多,止损4000元/千克。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二螺纹钢期货大幅走高,RB1701合约终盘报收2569元/吨,涨100元/吨,持仓量2462038,日增仓17372。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2520元/吨,涨30元/吨;广州报价2970元/吨,持平;北京报价2440元/吨,持平;福州报价2610元/吨,涨30元/吨。
(2)钢厂调价:2016年10月25日,裕丰在“10月24日广州裕丰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信息”基础上进行如下调整:HRB400螺纹钢出厂价上调20元/吨,现Φ18-25mm(HRB400/HRB400E)执行价格为2980元/吨。 以上调整均为含税,执行日期自2016年10月25日12:00执行
(3)消息面:9月份以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协调重大问题,部际联席会议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扎实推动去产能工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9月底,钢铁、煤炭两个行业退出产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按照目前的工作进度,2016年全国钢铁煤炭过剩产能退出任务有望提前完成。
周二RB1701合约大幅走高。由于原材料价格坚挺,钢材成本支撑依存。操作上建议,多单可继续依托5日线持有。
五、宏观经济
铁腕治理产能过剩 涉大面积企业重组
“主动减量,就是要清理退出一批,推动中央企业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领域和价值链的低端环节退出,加快处置不良资产,降耗止损,减少出血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一步央企要铁腕治理,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大力化解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实现市场出清。
记者还从国资委获悉,国资委决定中央企业要用两年时间压减10%左右的过剩产能,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345户大中型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
肖亚庆向记者勾勒出下一步央企改革重点。他表示,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即要重组整合一批,加快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提升中央企业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推动中央企业实施专业化重组,整合同质化业务,减少“大而全”“小而全”,做好增量,巩固和发展一批,保证国有资本投入,不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央企下一步改革还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战略性领域,打造新公司、新产业、新业态。
这意味着围绕央企的供给侧改革正在提速。《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作为国企改革重点,国资委已经对下一步化解央企过剩产能进行了部署。
将在涉及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严重的行业进行试点,建立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要求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
多家央企也纷纷设定时间表。中国华能集团表示,2018年年底前,退出煤炭产能914万吨/年,处置僵尸企业16户、特困企业4户,“十三五”期间关停退役647万千瓦煤电机组。保利集团发布计划,坚决执行国家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关停无效矿井,尽快实现战略退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39家僵尸企业的重组整合退出,确保亏损额减少50%以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将从源头坚决控制、减少无效和低效投资,从电源侧“去产能”,重点坚决落实煤电“取消一批、缓建一批、缓核一批”政策,推动能源主管部门将南方五省区“十三五”火电装机新增规模控制在4285万千瓦以下,从2020年,全网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不低于50%。武钢集团拟在已经淘汰完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主动退出炼铁产能319万吨、炼钢产能442万吨。
“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集聚,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步伐。”一位权威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国有企业大多处于传统重工业行业,企业扭亏增盈、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等任务繁重,一些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知名品牌。”一位央企负责人对记者说,以钢铁行业为例,尽管近十年来国家对钢铁业产能过剩频频调控,但是收效甚微。一位业内专家表示,集中审批、管控竞争的方式已难以抑制产能过剩,目前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涉及的多为国企,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财政支柱企业,涉及当地财政收入、就业、经济稳定等。同时,现在过剩的产能不仅仅是落后产能,还包括结构性无序发展产生的大量先进产能,这些都是目前供给侧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企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业又是重中之重。”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供给侧发力,从根本上和整体上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无疑是步入深水区后的国企改革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也是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的应有之义和必由路径。
在不少专家看来,未来判断国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在于是否实现了过剩产能的有效化解、过高杠杆的明显抑制、经营效益的持续改善以及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味做大规模,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是贯穿国企改革的主线和灵魂。招商证券分析师指出,钢铁、煤炭企业去产能的过程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完成产能出清,预计年内钢铁、煤炭类国企改革进程将明显提速。
1-9月国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称,今年GDP增长6.7%基本已成定局,如果美联储12月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影响预计有限。
马骏在北京的一场小型外媒交流会上做出这一表态,新浪财经援引媒体报道称,马骏表示,初步预期明年CPI涨幅将略高于今年,PPI涨幅预计明年全年平均将为正值。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持平于前两季度,与预期相符;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亦为6.7%。
数据还显示,房地产行业对中国1-9月GDP增长贡献了8%。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数据发布后称,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的调控措施是及时和有效的,房地产新政策起到降温作用,引导楼市回归合理轨道。他表示:
数据显示中国一些城市房价在政策出台后已下降。房地产调控主要针对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对房地产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还是支持的。调控目标仍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所以对经济全局的影响不像想象中大。中国房地产调控将给一些城市楼市销售带来压力。
马骏今天也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还是因城施策,货币政策肯定要考虑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稳定,各地已经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价稳定后,按揭贷款的需求应该会受到影响。
谈及近期人民币贬值,马骏称,目前的货币政策是适度的,人民币10月以来的贬值主要可以用美元指数的升值来解读。10月人民币兑货币篮子没有贬值,美元已经升值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未来美元不再大幅升值甚至贬值,对于支撑人民币汇率有积极意义。
在今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文章中,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也表示,G20在汇率上达成货币贬值不以竞争为目的的共识,中国在这方面促进了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未来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
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744,连续第三天刷新六年新低。上日中间价报6.7690,昨日夜盘收盘报6.7775。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昨晚一度刷新纪录低点至6.7852,今早最低跌至6.7890,当前报6.7830。
马骏称,美元如果长期大幅升值对其他国家汇率都将构成压力,如果外资持续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将支撑人民币汇率。
据路透报道,马俊还提及,如果美联储12月加息,对人民币汇率影响预计有限。
六、全球观察
英媒称中国钢厂越来越清洁但不“瘦”:产量仍在增长
英媒称,中国努力限制污染严重产业的扩张,促使中国钢厂变得越来越清洁。但他们根本没有变瘦。
路透社网站10月24日刊登题为《中国钢厂变得更加清洁但没有变瘦不愿削减产能》的报道称,尽管中国政府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削减过剩产能,但过去七个月中国钢产量却保持同比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
报道称,由于降低排放意味着钢厂更难达到较为严格的政府标准,中国政府可能更加难以削减这个庞大产业的过剩产能。
目前,中国国内对于基础设施和建筑的需求强劲,吸收了多数额外钢铁供应。但中国经济放缓如果更加严重,可能迫使钢厂扩大海外销售。那样的话就可能重燃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欧美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多年来一直指责中国向海外“倾销过剩的钢铁”。
报道称,中国主要产钢城市——河北省唐山市就说明了政府的两难境地。唐山举办长达数月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此进行了六个月的全面净化,确保以湛蓝的天空迎接显要人物到访。
行业专家预测,这将使河北省产出大幅下降,有助于政府实现产出和产能减少的目标。
但由于钢厂在自身清洁的同时维持产出水平,所以产量下降的幅度远低于预期。这主要是由于钢铁价格今年大涨,支持价格上涨的内需强劲势头料继续,尽管出口降至2月以来最低。
中国今年的目标是钢铁产能削减4500万吨。但解决产能过剩并控制污染的举措并未降低产量。
国际废钢市场开始反弹
随着买主采购增加,国际废钢市场开始反弹。
受钢厂积极采购的拉动,土耳其废钢进口市场上涨,从美国的1、2号混合重废(80:20)进口价230美元/吨(CFR),从英国的进口价在228美元/吨(CFR)。目前,土耳其国内成品材需求增加,土耳其里拉兑美元贬值亦令出口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动钢厂积极采购废钢。
日本废钢出口价格触底回升,现代钢铁上周末出价23500日元/吨(FOB)进口日本新产废钢,较之前上涨2000日元/吨,因库存充足以及还有尚未交付的订单,此次该公司未出价采购2号重废。日本供应商正试图将2号重废出口价上调1000日元/吨至20000日元/吨(FOB)。
韩国钢厂近期未从美国进口散装1号重废,但目前有买主有意以230美元/吨(CFR)的价格进口散装1号重废,较之前的成交价上涨9美元/吨。
在中国台湾,集装箱1、2号混合重废(80:20)进口价从之前的185-186美元/吨(CFR)反弹至190美元/吨(CFR)。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