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9
8月8日报道日媒称,钢铁行业的“僵尸企业”正在进化。所谓“僵尸企业”,是指中国的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中,濒临破产、依靠地方政府和银行救济来生存的企业。中国政府认为“僵尸企业”已对经济结构改革构成阻碍,表示要将其淘汰。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8日报道,一名钢铁行业相关人士称,“最近又出现了‘海绵企业’的说法”。就像海绵用手握紧就缩小,松开手就恢复原状一样,这些企业采用弹性的生产体制。
报道称,中国钢铁企业的行动之迅速令人惊讶。2015年下半年,钢板价格低于多数厂商的生产成本,因此很多企业陆续停产。2016年1-2月,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出现下降。
正当人们怀疑中国钢铁企业是否会进一步减产时,2016年2月以后钢铁价格迅猛上涨,随之而来的是粗钢产量迅速恢复。3月产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价格恢复后“海绵企业”一下子就高效运转起来。据说这些企业在此后也是伴随价格变动,时而停产时而恢复。
报道称,普通高炉的开炉和停炉一般要花费数月时间,但海绵企业能在一周左右恢复生产。这是因为他们使用的不是年产500万吨左右的大型高炉,而是年产100万吨左右的“迷你高炉”。
报道称,海绵企业恢复和停止生产的能力令人惊叹,同时也让人再次认识到,仅依靠普通手段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相关行情
延伸阅读
-
面议或电议
废钯碳回收且含金银等贵金属废料 -
面议或电议
废锡泥(蓝泥) -
面议或电议
钨钼合金 -
面议或电议
含金,银,钯的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