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06月27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06月27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发布时间:2016-06-27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上涨。主力9月合约,以36720元/吨收盘,上涨490元,涨幅为1.35%。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4745.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4,低于上一交易日7.75,上海期铜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638608手,持仓量增加1208手至630384 手。主力合约成交203636手,持仓量增加10948手至218894手。

上海期铝价格小幅上涨。主力8月合约,以12375元/吨收盘,上涨95元,涨幅为0.7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611.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68,高于上一交易日7.60,上海期铝涨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299222手,持仓量减少21102手至505066 手。主力合约成交170286手,持仓量减少5058手至181716手。

上海期锌价格小幅上涨。主力8月合约,以15685元/吨收盘,上涨50元,涨幅为0.32%。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2019.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77,低于上一交易日7.84,上海期锌涨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391868手,持仓量增加6022手至362506 手。主力合约成交263356手,持仓量减少3606手至159694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涨幅较大。主力10月合约,以2268元/吨收盘,上涨128元,涨幅为5.98%。
全部合约成交8219048手,持仓量增加167746手至3526638 手。主力合约成交7599160手,持仓量增加166328手至2806212手。

【股市行情】6月27日消息 沪指早盘低开,但随后在煤炭、钢铁板块的带领下一路走高,短暂震荡后强势上扬,午后,计算机板块全面爆发,沪指继续走强,逼近2900点整数关口,深成指涨逾2%,创业板涨逾3%,两市成交逾5700亿元,与前一交易日大致持平。截止收盘,沪指报2895.52点,涨幅1.44%,成交1899亿元;深成指报10377.57点,涨幅2.27%,成交3932亿元;创业板指报2191.81点,涨幅3.03%,成交1386亿元。

二、国内焦点

收储传闻难落地 有色金属受考验

收储传闻让有色金属成为期货市场下一个风口?市场普遍预期,收储传闻对市场短期略有提振,但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有色金属板块需求难有起色,供给干扰降低。投资者可以选择去弱存强,选择基本面较好的品种。

有色金属市场近期收储传闻不断,从“国内6家铝企将进行商业收储”、“国储局将在2016年内收储锑锭1万吨”等消息接连,似乎有色金属板块正在成为期货市场下一个风口。

“有色金属市场的收储故事总能引来市场躁动。”一位期货市场投资者王林(化名)告诉记者,“很多资金都愿意提前押注收储行情。不过,这样的做法风险很大,目前有色金属板块已经积累了一定幅度的反弹,有色行业下游需求并没有大的起色,供应利好不落地,反弹将难以持续。”

市场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去弱存强,选择基本面较好的品种。

收储预期提振短线

6月,金属市场暗流涌动。

6月13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召集的一场闭门会议上,中国铝业(601600,股吧)、国家电投、中国宏桥、酒钢集团、云南铝业、锦江集团6家重点铝业企业达成协议,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铝价跌至每吨1.15万元时启动商业收储。

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对化解有色金属工业产能过剩、解决市场供求失衡等作出部署,包括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加快退出过剩产能;健全储备体系,鼓励商业收储。

随后,“铜有望再次收储”、“国储局将在2016年内收储锑锭1万吨”等市场传言四起。

储备是有色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大宗商品市场来说,收储与市场供应息息相关。

“今年年初,国储局贴出招标信息,一次性收储电解铜15万吨,这轮收储已在3至4月完成,对市场短期略有提振,但因为量比较小,所以对铜价整体走势格局影响不大。”安泰科铜市场高级分析师何笑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近几年国家铜收储量维持在25万至30万吨左右,但今年再由国家启动收储的可能并不大,毕竟现在处于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时刻,收储若带来价格上涨,不利于产能的关停。”何笑辉进一步表示。

孙敏涛也向记者指出:“6家铝企达成收储协议可能只是初步的,真正落实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明确,如收储时间和收储数量都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并不能提前确定,另外,收储费用如何分摊等也需要明确。”

孙敏涛还强调:“在企业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收储减产动力是不足的。”

市场人士测算,即使铝价跌至每吨1.15万元,超过80%的产能已能实现盈利,而大型企业具备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成本线比行业平均要低。“不过,虽然收储可能性不大,但真的到了每吨1.15万元,市场还是会有一定抗跌反应,因为企业已经划了一条线。”孙敏涛表示。

而业内人士指出,相对于过剩较为严重的基本金属,资源稀缺的小金属启动收储的可能性更大。

金属行情底气不够

其实,在今年的大宗商品反弹行情中,有色板块难敌黑色、化工,较为滞后。

不过,市场资金却没有冷落这个板块,6月初,沪铝主力1608合约成交量不断放大,6月6日甚至达到30.91万手,但铝期货价格却从5月23日开始不断回落,至6月7日,收于每吨11655,为4月8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格。

持仓来看,铝的持仓在6月初达到66万手左右,但6月中旬开始逐步回落,目前维持在52万手以上。

“持仓回落是需要警惕的。”一位期货投资者向记者表示,“投资者不能将全部资金押宝收储行情,虽然2012年末和2013年初的连续两次有色金属收储行动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短期刺激。目前有色金属基本面还不能支撑价格大幅上涨。”

何笑辉指出:“国内铜产量与需求有缺口,但最近几年缺口一直在收窄,但还要考虑进口这块,如果进口铜大量涌入市场,也有可能形成过剩格局。”

“中国铜产业以加工冶炼为主,只要有加工费赚,供应会源源不断增加。”孙敏涛指出。

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郭秋影指出,二季度以来,铜精矿加工费明显上升,6月现货加工费升至每吨120美元。5月铜精矿进口环比增长明显,累计同比增幅34%。

中信期货也发布报告指出,5月电解铜产量为64.8万吨,同比增幅16.1%,主要因去年新增产能如中原黄金冶炼厂、珲春紫金、张家港联合铜业等现已满产,以及去年同期冶炼厂集中检修偏多。6月预计电解铜产量为64.9万吨,因大冶有色、赤峰金剑检修后的恢复。随着进口矿的持续攀升,预计后期国内精炼铜产量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令人担忧的是,铜下游需求正进入淡季,4月中国铜杆企业开工率达到年内高点后,5月开工率环比小幅下滑,并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至5月电网基础建设投资完成额为1638亿元,同比增长39.11%,增幅较1至4月的44.18%出现回落。由于年内国网计划投资量同比将出现微幅回落,因此后续投资量预计将出现回落。铜的终端需求都表现平平,难以给铜价提供支撑。

相较于铜,铝的供给侧改革开始得较早,重复建设导致持续产能过剩,中国铝价持续下跌,2015年更是跌入低谷,电解铝加工行业多数亏损。2015年12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昆明召开座谈会,中国铝业、国家电投、云南铝业等14家骨干电解铝企业参会,与会各方承诺2015年减产491万吨,已建成的产能至少在一年内暂不投运。

昆明会议起到了一定效果,2016年一季度国内电解铝总产量为736.8万吨,同比减少1.9%,国内铝市供应过剩状况呈现出明显的改善,铝价升至每吨1.2万元以上。

一位铝行业分析师指出:“自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铝行业已经有500多万吨产能关停,但是价格反弹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复产,不过复产进程不如市场预计。算上新建产能,新增产能不足200万吨。主要是铝企复产对资金门槛要求较高,一条生产线复产需要动用上亿甚至十几亿的资金,但现在铝企向银行融资难度大,银行抽贷现象严重,因此复产进程不及市场预期。”

即使复产缓慢,新增产能对市场压力依然存在,2016年在建和新建的电解铝产能有807万吨,全球最大铝生产商中国宏桥集团就曾高调宣布增产,2016年将产能提高80万吨,达到600万吨。

“除了供应端,需求淡季也同样压制铝价上涨。”孙敏涛指出。

铝的主要需求来自于建筑行业、交通业、电力、机械分别占到需求的33%和25%、16.3%、8.9%,但这些行业在2015年发展都经历了严冬,其中房地产(000736,股吧)总体放缓明显。

2015年国内房地产铝材消费量(含每月的旧房改建用量)约为1108.5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1.2%。汽车用铝量达到312万吨,同比增长3.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且较年初预期低了近4个百分点,年度用铝量显著低于预期的331万吨左右。

投资者应去弱投强

中金公司在下半年展望中指出,有色金属板块需求难有起色,供给干扰降低。基本金属板块中最看淡铜,基于其未有明显收缩的供给和持续放缓的需求。而对铝短期仍持有较为乐观的看法;对于锌,供给增速有所放缓,然而短期价格超过基本面的改善,预计短期并不会有大的缺口出现。此外,与年初相似,中金公司仍持有对镍和铅看淡的看法。

而从走势形态来看,目前锌价依然保持着上涨态势。

锌价表现得益于基本面支撑。

矿业巨头嘉能可2015年采取的减产1/3的行动以及澳大利亚和爱尔兰两个大型锌矿的关闭计划,令锌价受益。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LME仓库锌的库存已经缩水了18%,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高盛、麦格理等各大投行纷纷预计,锌价还将进一步上涨。不同于铜和铝,高盛看涨锌,5月高盛再度上调了对今年锌价的预估,将未来6个月到12个月锌价预估上调为每吨2100美元。

高盛在报告中表示,因矿藏耗尽和产出限制可能导致今年供应继续萎缩,从而支撑锌价上涨。高盛还预计2016年全球锌供给短缺将达11.4万吨,2017年则扩大至36万吨。

一德期货有色金属研发中心高级分析师车美超指出,资本市场资金永远会炒作有故事的品种,锌恰好就是有故事的基本金属。从基本面看,供应端锌矿短缺仍是市场炒作预期,后期有效去库存、去产能成为关键,锌市场的需求决定锌价反弹的高度。

不过,她进一步指出,由于前期涨幅过快,提前消化了旺季价格,料短期继续调整,待利空因素完全消化,供应端短缺加剧与库存出清,需求转暖交织,那时锌价一定会上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

铜价将一步步下滑?

企业期待市场能提供更好的交易模式

目前伦铜走势正处在相对低位的振荡区间。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有市场人士认为,铜价年内重心将进一步下移。

叶建华6月22日在“人民币电解铜掉期业务专场沙龙”上表示,“中国电解铜产量多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过程,虽然国内电解铜的自给率有望从2010年的62.45%上升到2018年的73.16%,但冶炼端的进口依赖度仍超过70%。”

而基本面另一端的消费表现似乎也不容乐观。“今年的终端消费预计会比较糟糕,在终端消费中占比较大的电力、家电行业的表现没有太大亮点,尤其是家电行业消费下降非常明显。”叶建华表示。

据了解,今年1—5月电网投资额出现激增,同比增幅高达40%,但铜价上半年并没有出现大幅反弹,上海现货市场的电解铜1—4月也基本处于贴水状态。对此,叶建华认为,由于第二产业用电量回升有限,加上5月电线电缆开工率大幅提升,叠加光伏并网项目集中赶工的因素,所以对铜价的刺激有限。

叶建华预计今年中国铜消费增速仍处于下滑态势,大约为2.13%,去年的消费增速在3%以上。不过,今年在减产以及收储等措施的作用下,预计库存将少于2015年的45万吨,为15万吨。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如果不考虑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叶建华认为,今年铜价重心将继续下移,运行区间在4000—5300美元/吨。

在铜价面临继续下行风险的压力下,通过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结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成为不少企业青睐的生存之道。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实体企业在套保业务中用到的期货工具基本上都是LME以及上期所的产品。上海祥光金属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澈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能生存下来的企业基本都是期货工具运用比较好的,绝对价格的波动对他们的影响其实并不是非常大。”

中信证券大宗商品业务线董事总经理黄元表示,“如果相关产品能将价格升贴水的变化也纳入考虑,则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杨澈坦言,对冶炼厂等现货企业来说,希望市场能提供更好的交易模式,进一步降低套期保值、套利等业务的风险以及成本。

助力钢铁业转型升级 期市更要深耕细作

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与全球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86.7%,但采购价格却严重受制于国际定价体系;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供求矛盾突出。钢铁产业上下游产品价格波幅的加剧导致钢铁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扩大。

在6月24日举行的2016年中国钢铁衍生品国际大会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涛表示,这既与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及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也与我国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不足有关。期货及其衍生品对于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产业链相关企业要利用丰富的手段,全面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期协目前正在制定和实施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行动纲要,旨在全面深入推进期货行业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螺纹钢、线材等与钢铁产业相关的期货品种的上市,国内钢铁企业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一些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都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效果。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国内钢铁期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钢铁生产消费和贸易企业开始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有效性逐渐增强。比如,螺纹钢、铁矿石等期货品种的法人客户持仓占比等一系列指标都呈现不断向好的趋势,以铁矿石期货为例,截至今年5月底,参与铁矿石期货的法人客户已达7500家,国内十大钢铁集团中有5家参与了交易。

“期货价格已成为市场各方现货贸易定价的主要参照依据。”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滕家伟在会上表示,钢铁期货自2009年推出以来,在管理风险、发现价格、配置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钢铁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空间巨大。

在刘涛看来,期货市场还要围绕实体产业的需求不断丰富期货品种,使之更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实体产业转型政策,同时要让实体产业企业更加方便地参与国际市场。另外,期货行业还要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通过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期权等模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对此,滕家伟表示,上期所将做精做细已上市品种,适应市场发展和产业客户的需要,优化合约要素,完善规则细则,提升运行效率,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同时,要推进产品创新,有序推动包括不锈钢、废钢在内的期货品种上市,以及与此相关的衍生产品研究,不断丰富市场避险工具。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期现结合模式,通过制度创新开辟产业服务空间,研究仓单系统,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需求。

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总监蒋巍在会上介绍,近年来大商所围绕进一步优化上市品种制度、改善市场参与者结构等做了许多探索。今年,大商所安排了专项资金扩大面向黑色产业客户的场外期权试点,不断拓展期货服务钢铁产业的方式。

“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市场服务,稳步推进铁矿石期货品种国际化,让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价格早日成为国际公认的价格。”蒋巍说。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今日亚市伦铜振荡走强,但整体表现弱于沪铜,其中3个月伦铜上涨0.74%至4733美元/吨,目前伦铜仍运行于七周来的低位振荡整理区间,短期多空面临方向抉择。持仓方面,6月23日,伦铜持仓量为32.3万手,较22日增加123手,上周伦铜持仓时增时减,显示多空交投谨慎。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6月27日上海电解铜现货报升水70-升水11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36400-36520元/吨。本周进入年中月末周,市场受制于资金与结算的各种限制,成交难有起色。早市铜各种品牌流出,报价甚多,且终于显现升水松动迹象,但响应者寥寥,接货仅为部分贸易商完成本月长单的尾货,低价货源还能受到短暂青睐,下游按需采购。市场谨慎观望气氛浓厚,换现意愿逐步突出。   内盘走势:今日沪铜主力合约1608合约振荡走强,尤其是临近尾盘,快速拉涨,日内主要受黑色系金属强势攀升带动,尾盘收涨至36720元/吨,较上周五收盘价上涨2.17%。期限结构方面,铜市呈现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沪铜1607合约和1608合约正价差为60元/吨,显示远期合约上涨意愿攀升。   行情研判:今日沪铜1608合约振荡走强至36720元/吨,回到M60之上,因英国退欧公投结束之后,市场不确定性解除,同时黑色系金属强势攀升,带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人气。操作上,建议沪铜1608合约可背靠36200元之上逢低多,入场参考36500元附近,目标关注37500元附近。   铅:   外盘方面:周五夜伦铅探底回升,收报1710.5美元/吨,跌1.13%。今日亚市伦铅探底回升,沪市收盘时报1716美元/吨,涨0.32%。

内盘方面:沪铅主力合约震荡走高,报收1285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0.94%,持仓量14524手,成交量5708手。

现货方面:6月27日现货铅市场的SMM1#主流成交均价报于12650-12800元/吨,均价增0元/吨。SMM上海1#铅报道,沪市持货商正常报价,临近年中月末,下游电池厂减少拿货,库存依旧高企,需求较弱,期盘持续震荡,交投清淡。

行情研判:市场风险犹存,铅市基本面一般,短期预计将继续震荡运行。操作上建议铅仍然是以观望为主,等待更多信号。   锌:   外盘方面:周五夜伦锌探底回升,收报2022美元/吨,跌0.96%。今日亚市伦锌探底回升,沪市收盘时报2020美元/吨,跌0.10%。

现货方面:6月27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15550-15650元/吨,均价减40元/吨。据SMM报道,现货升贴水与上周五持平;冶炼厂正常出货,贸易商积极报价,市场成交比较清淡;加上传统淡季下游采购欲望平平,市场整体成交一般。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合约震荡走高,报收15685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涨1.23%,持仓量159694手,成交量263356手。

行情研判:今年锌市基本面比较好,主要来源于锌矿供应短缺的压力,以及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这点并不会受到英国退欧公投的影响。相反,为了应对英国退欧带来的风险,全球各经济体预计将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特别是美联储加息进程有望进一步延后。因此,锌方面建议逢低买入策略。操作上建议沪锌1608合约回落15400元/吨做多,止损100元/吨。   黄金:   外盘走势:周五夜伦敦黄金大幅走高,收报1315.05美元/盎司,涨4.73%。周五夜伦敦白银震荡走高,收报17.745美元/盎司,涨2.56%。今日亚洲盘伦敦黄金高位震荡,截止至沪市收盘时报1326.22元/盎司,涨5.52%;伦敦白银震荡运行,截止至沪市收盘时报17.764美元/盎司,涨0.11%。

内盘走势:沪金主力合约开于283.5元/克,盘中震荡走高,报收284.65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85%,成交量580666手,持仓量336628手。沪银主力合约开于3935元/千克,盘中探底回升,报收3925元/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62%,成交量684838手,持仓量650600手。   ETF持仓方面:SPDR Gold Trust截至6月24日黄金ETF持仓量为934.31吨,日增18.41吨;iShares Silver Trust白银ETF持仓量为10333.02吨,日增0吨。

行情研判:上周最大的事件无疑是英国退欧公投,引发了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相较于上周的金融市场的狂风暴雨,本周金融市场较为平静,主要是几个与金融相关的会议。其中在6月28日欧洲央行举行的中央银行论坛上,美联储主席耶伦及欧央行行长德拉吉等将进行发言。料将围绕英国退欧影响与应对措施做一些讨论,整体上将以安抚市场为主。不过随着英国退欧通过公投决议,市场情绪短期仍是以避险为主,贵金属多单可继续持有。建议沪金1612合约283元/克做多,止损1.5元/克;沪银1612合约3900元/千克做多,止损控制在30元/千克。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一螺纹钢期货增仓涨停,RB1610合约终盘报收2268元/吨,涨128元/吨,持仓量2806212,日增仓166328。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2140元/吨,涨50元/吨;广州报价2400元/吨,持平;北京报价2120元/吨,持平;福州报价2300元/吨,涨60元/吨。

(2)钢厂调价:6月26日,福建三钢闽光在“6月15日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建筑钢材出厂价格”的基础上做如下调整,6月26日零时起执行:价格周期为6月26日-7月5日。螺纹钢出厂价格持平,现Ф16-22mmHRB400E螺纹钢出厂价格为2410元/吨,Ф16-22mmHRB500E螺纹钢出厂价格为2740元/吨。高线出厂价上调持平,现Ф8/10mmHPB300高线出厂价格为2470元/吨;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执行日期2016年6月26日零时起。

(3)消息面:1-5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0.2亿元,同比下降7.3%;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7.8亿元,下降2%;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992.9亿元,增长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82.9亿元,增长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88.9亿元,增长9.4%。  

五、宏观经济

英国退欧引发全球恐慌 中国或成超级大赢家

,英国全民公决退出欧洲的结果已经产生了一系列输家——英国的金融业、卡梅伦、英镑、欧洲一体化进程……不过,在全球市场的一片混乱与动荡中,至少已经有一个超级大赢家的身影变得清晰起来,这就是中国。

短期之内,中国原本已经步履蹒跚的经济可能因为欧盟的混乱而遭受到新的牵累,一个更小的,更不稳定的欧洲市场,一群资金上更捉襟见肘的消费者显然都不是中国出口商愿意看到的.

长期角度看来,英国退欧几乎注定是中国经济和政治的长期利好。

哪怕是一个充分一体化的欧洲——由于债务负担、高昂的成本、傲慢的官僚机构,以及至少一些领域很可疑的竞争力——要与中国展开全面竞争,尚且吃力,更何况是一个撕裂的和片段化的欧洲。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崛起,显然是少了一个重量级对手。

人们不该忘记欧盟最初是为何要建立。欧盟的拥护者当然都高举着和平与民主的旗帜,但是在实践层面,一个关键的目标就是要强化这一地区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影响力。众多的欧洲国家都知道,如果他们形成一个统一市场,共享诸多管理机构,乃至单一货币,他们就要比各自为战时强大许多。大家希望能够将一群富有但争吵不休的国家整合为一个巨大的经济集团,能够与美国,以及近年来的中国分庭抗礼。

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欧盟的理念实现得颇为挣扎,还为此吃了不少苦头。由于各国顽固的民族主义情绪,欧盟始终难以达到真正的稳定,也自然很难在贸易和地缘政治问题上形成统一立场。

这种失败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在与中国的关系上面。理论上说来,欧盟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向北京施压,迫使对方开放其市场,进行公平贸易。相反,欧盟各国依然是各自有各自的盘算,彼此互相竞争着去抢夺中国的投资与青睐。在英国的卡梅伦去年与中国打得火热之后,德国的默克尔又出现在北京,寻求自己的商业协议。现在,欧盟当中的第二大经济体说了再见,显然中国分裂和征服欧洲的成算又大了许多——中国人将得到更为划算的协议条件,而且欧洲也更加没有人敢于抱怨他们种种扭曲市场的做法了。

如果整个欧盟能够对中国采用统一的政策,欧洲企业的日子原本应该比现在好过得多。尽管中国企业在欧洲进入了血拼节奏——甚至大举买进足球俱乐部的股份——可是默克尔最近访问北京时,却还在争取外国企业享有与中国企业同等权益的资格。如果默克尔、卡梅伦和欧洲其他领导人能够肩并肩地面对中国,他们获得成功的机率显然会大增。

相反,像现在这样,一个缩水的欧洲共同市场只能进一步削弱这些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欧洲企业,从大银行到初创科技公司,注定都将无法享受到一个真正完全发育的全欧市场能够让他们在中国获得的好处了。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24日表示:央行已注意到英国“退欧”公投结果公布后金融市场反应,并已做好应对预案。央行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金融稳定。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央行、货币当局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的政策沟通和协调。

区块链或提高金融业竞争优势 监管层兴趣渐浓

瑞银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瑞银集团首席运营官Axel Lehmann在天津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区块链是一项潜在的变革性技术,未来20年对世界的影响将和互联网在过去产生的影响一样深远。目前中国监管机构对区块链的兴趣日渐浓厚。其或为本土金融市场带来竞争优势。

同日,瑞银集团还发布白皮书:《创建信任引擎:区块链将如何改造金融和世界》。瑞银认为,目前中国在区块链领域活动频繁,首先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联盟)——这是一家专注于区块链应用研发的非盈利性组织,被视为中国对快速发展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

该联盟尚在具体筹建过程中,但其目的是对现有区块链技术进行研发和改造,使之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并为全行业设立标准,从而确保该项技术符合中国特定的法律环境。

瑞银强调,自去年万向区块链实验在上海室举办全球区块链峰会以来,中国监管机构对区块链的兴趣日渐浓厚。与英国和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监管机构对区块链为本土金融市场带来的竞争优势似乎持开放态度。此后,中国监管机构开始参与国内区块链相关活动,以加深了解,并与地方和国际区块链项目开展对话。

而China Ledger联盟的启动,也正是由于监管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对区块链兴趣日渐增强。此外,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公开表示对数字化货币进行调查,以响应中国投资者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兴趣。

不过,截至目前,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风险资本主要流向了国际公司。对此,瑞银称,虽然如此,中国的本土区块链初创公司正在兴起,目前多家已建成的西方初创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中国,并将很快向中国拓展业务。

六、全球观察

退欧公投尘埃落定 英国未来将怎么走?

英国退欧公投尘埃落定。如果把接下来整个英国或者欧洲的情况做一个情景分析,有可能发生以下四种情景:

第一种情景——英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如3-6个月)就进入退欧程序。

当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比较小。如果英国立即开启退欧程序,那么在欧洲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概率也比较低。因为进入到退欧程序将导致英国会面临大量的资本外撤,而这种资本外撤一定会对英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这会对有退欧倾向的国家产生警示。在这种情况下,英镑肯定会下跌。但是对于欧元来讲,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就意味着欧洲的金融中心可能会从伦敦搬到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甚至是瑞士。因此,如果英国在较短时间内开启退欧程度,那么对于英镑而言,将是长期的一蹶不振。但是对于欧元和瑞郎而言,可能是先跌后涨的格局。

第二种情境——英国短时间内进入二次公投且不退欧,或国会明确表示对公投结果不认可。

这种情况发生概率也比较小。而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将消除。而且,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其他国家都会重新考虑是否还要进行退欧公投。这样的话,整个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将加快,欧元和英镑都会反弹。

第三种情境:英国悬而不决,但是在德法的努力下,加快处理欧洲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加速。

从货币的角度来讲,欧元可能出现先跌后涨的格局。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大。

第四种情境:英国悬而不决,导致欧洲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欧洲大陆分崩离析。

在这种情况下,瑞郎值得关注。一旦欧洲大陆分崩离析,欧洲可能会回到100多年之前有很多小国的状态。但是毕竟欧洲大陆需要一个金融中心。而从一个大欧洲分拆为许多小国的背景下,战争的风险明显上升。因为欧盟的建立就是为了避免打仗,如果欧盟分崩离析,瑞郎将是避风港。但是中长期来看,也可能会利好英国,因为德法的地位将下降,金融机构可能选择不搬出英国。

这四种情况按照概率由高到低来看,最大的概率是英国可能会拖延时间,但是在德法的努力下,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这种情况下,货币的走势可能是:英镑下跌,欧元先跌后涨。除此之外,其他三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都比较小。但是回顾刚才的情形,唯一会导致欧元下跌的可能性就是英国拖很久,同时引发欧洲大陆的分崩离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长期利空欧元,否则的话长期来看对于欧元并不会产生利空的冲击。

避险资产需求增加国际原油价格承压

英国退欧事件或将给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带来较大风险,资金的避险需求增加,在推升美元及黄金等避险资产的同时,或将利空股市及原油等大宗投资产品。

北京时间6月24日下午2点,英国公投382个投票区全部公布结果,脱欧的支持人数以优势略超留欧的人数,英国成为史上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英国退欧事件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一些避险资金涌入到黄金和美元市场,这两大资产迎来强势上扬,而原油以及其他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受到美元的强势升值等因素影响,迎来一轮下行行情。6月24日英国脱欧结果出炉后,国际油价急跌超6%,为4月18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截至北京时间6月24日晚间20∶40,WTI原油8月期货跌幅收窄至4.47%,报47.8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8月期货跌幅收窄至4.69%,报48.52美元/桶。

尽管国际油价跌幅不断变化,但英国退欧引发原油期货市场看空者数量大幅增加,从而令油价近期下行已是必然现象。

其实,从6月中旬开始,由于社会民意调查有关于退欧或者留欧的支持率波动变化,已经开始对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明显影响。中宇资讯的分析师说,6月10日-6月17日国际油价迎来“六连跌”,英国退欧事件持续发酵是造成油价下行的一部分因素。

随着英国脱离欧盟影响的逐渐显现,一些经济体在致力于维护市场稳定。欧盟议会主席Schulz称,“已经为英国退欧做好了准备,英国将进入一段不确定的时期,在经济层面迈向非常艰难的层面。”“我们将和默克尔讨论如何避免连锁反应。”甚至G7早在公投之前便已拟好声明,若英国退欧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稳定市场。

英国退欧事件或令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这对国际原油市场形成一定利好,而且国际原油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已逐渐趋于平衡,也将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因此,短期英国退欧事件与强势美元将对国际原油市场形成打压,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的下滑,下周国际油价或维持在46-48美元/桶价位震荡运行。

公开数据显示,英国日均原油消耗量约为160万桶,占全球总消耗量的1.6%,是全球第15大原油消费国,排在美国、中国、巴西、韩国、德国、加拿大、伊朗、墨西哥、印尼之后。

而国际能源署表示,英国脱离欧盟的公投结果对全球原油供应和需求的基本面没有影响。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即使英国退欧在短期内造成市场波动,以及潜在的经济放缓或萎缩,这对原油基本面的影响仍会非常有限,更不会形成全球性冲击。但要警惕英国退欧可能给欧盟带来的影响。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