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05月05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05月05日废金属行情晚报

发布时间:2016-05-05

一、行情快报

上海期铜价格下跌。主力7月合约,以36840元/吨收盘,下跌510元,跌幅为1.37%。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4828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63,高于上一交易日7.60,上海期铜跌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612972手,持仓量增加15902手至732674 手。主力合约成交380366手,持仓量增加17440手至315360手。

上海期铝价格小幅下跌。主力7月合约,以12455元/吨收盘,下跌115元,跌幅为0.91%。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628.5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65,高于上一交易日7.63,上海期铝跌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278190手,持仓量减少7772手至717722 手。主力合约成交161326手,持仓量减少3468手至280228手。

上海期锌价格下跌。主力7月合约,以14900元/吨收盘,下跌165元,跌幅为1.10%。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1868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内外比值为7.98,高于上一交易日7.94,上海期锌跌幅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58458手,持仓量增加12064手至320130 手。主力合约成交303390手,持仓量增加12226手至158154手。

上海螺纹钢价格跌幅较大。主力10月合约,以2309元/吨收盘,下跌98元,跌幅为4.07%。

全部合约成交9162622手,持仓量增加110950手至3519912 手。主力合约成交8843630手,持仓量增加108222手至3010258手。

【股市行情】周四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微幅低开,沪指开盘上扬翻红,随后呈震荡走势,盘中多次冲击3000点关口未果。临近午盘,三大股指集体下挫翻绿。午后开盘,沪指弱势震荡上行,盘尾再次上攻,邻3000点只有1点之遥,截至收盘未能攻下。盘中彩票,白酒概念活跃,航空股强势,市场人气有所回升。截至收盘,沪指报2997.84点,涨6.57点,涨幅0.22%,深成指报10474.01点,涨51.21点,涨幅0.49%,创业板报2224.09点,涨13.07点,涨幅0.59%。成交量方面,沪市成交1631.1亿,深市成交3110.9,两市共成交4742亿。

 

二、国内焦点

优化产业结构 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将继续改善

据工信部网站数据显示,2016年1-3月,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低位震荡缓慢上行,3月份有色金属行业效益有所改善。一季度,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429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总额338.8亿元,同比下降4.9%。尽管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改善,预计二季度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将继续改善。

价格跌势有所趋缓

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市场铜价同比下降14.7%,环比回落2.9%;铝价同比下降14.5%,环比回升4.4%;铅价同比增长9.1%,环比回升3.0%;锌价同比下降16.2%,环比回升0.5%。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华俊表示,由于企业主动采取限产措施,国内市场供需出现变化,有色金属价格环比回升。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206万吨,同比下降0.4%,去年同期为增长7.7%。电解铝产量734万吨,下降2%,去年同期为增长7.4%;铜产量199万吨,增长8.5%,增速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铅产量93万吨,下降5.8%,降幅同比收窄0.9个百分点;锌产量145万吨,下降1%,去年同期为增长14.4%。氧化铝产量1435万吨,下降0.5%,去年同期为增长15.3%。

王华俊认为,短期内有色金属价格跌势有所趋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去产能政策和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改善了企业预期;补库存带动短期需求有所上升;企业弹性生产使短期供给压力有所缓解;前期价格超跌后出现恢复性反弹;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宽松的金融政策,提升了企业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有色金属需求。

不过,据工信部网站数据显示,亏损企业达2400户,同比增长2.9%,亏损总额150.4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采选、冶炼、深加工分别亏损21.4亿元、92.6亿元、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11.4%、-1.9%。

“在目前大背景下,有色金属企业发展还面临两大困难:一方面有色金属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紧张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有色金属市场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现状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变。”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在苑志斌看来,有色金属行业发展也迎来一系列机遇,尤其是“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决策推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企业应抓住此次机遇,推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及新材料生产。”

行业效益将继续改善

“有色金属行业效益有所改善,主要是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及国内铁路基建、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项目逐步实施,对国内家电、建筑等下游产业运行有所改善,拉动有色金属的需求。”苑志斌告诉记者,有色金属行业也正在优化产业结构,主动适应新常态,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混合制经济改革。

苑志斌强调,目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不仅可以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可以推动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体工作的落实。国家加大力度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促进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动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

不过,有色金属行业依旧承受着较大下行压力,国内外市场需求依旧低迷,整体行业利润率也为近年来的最低点。

王华俊表示,今年有色金属行业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仍集中在需求疲软、价格低迷、成本上升、融资困难、负担沉重等方面。

王华俊预计,2016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增幅仍呈缓中趋稳的态势,全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有望实现小幅增长,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仍呈负增长或零增长态势,产品价格低、成本高、资金紧等问题仍难以改观,有色金属企业经济效益回升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国有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的压力依然很大。

基本面利好依旧 市场仍存上涨空间

05月04日讯节后开市第一天,钢铁市场整体稳中下行为主。其中螺纹市场主流地区跌价10-20元/吨,热卷价格亦下跌10元/吨,而原料铁矿石价格却还是出现小幅上涨行情,在5-10元/吨左右,双焦则基本亦稳定为主。截至5月3日,澳洲62%PB粉港口均价在502.22元/吨,较节前上涨1.87%;二级冶金焦价格812.5元/吨,较节前上涨6.91%;炼焦煤价格654.29元/吨,平盘;16mm的四级螺纹钢市场均价为2750.77元/吨,较节前下跌0.47%;5.5*1500的普热卷市场均价为3080元/吨,较节前下跌0.52%。唯独有偶,今日黑色系期货出现大跌行情。截至收盘,主力合约沪螺大跌4.44%,期卷大跌5.96%几近跌停,焦炭跌1.19%,焦煤大跌4.21%,连铁亦跌3.07%。由此可见,成材市场跌价大于原料市场,期货市场拖累现货市场。

据生意社了解,五一节后,多数贸易商库存相对低位,除了常备库存以外,多数规格货源已经在上月底出货,价格高位成交,获利落袋为安。因此节后,报价多平盘为主,部分则因规格不齐和市场询盘冷清因素而小幅下调报价。且多数表示对目前价格涨跌并不十分关注,快进快出和终端发货为主流操作。但也有部分商家5月下游接单良好,价格相对坚挺,锁定利润出货。因此现货市场成交相对冷清,导致期货市场信心不足,多数投资者开始获利平仓,价格大跌。

但据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社会五大钢材库存量降至908.06万吨,连续下降八周,跌回春节前期水平,同比下降继续扩大33.49%。且中钢协数据显示,4月中旬钢厂库存又降至1300.23万吨,月环比下降5.47%。显示市场去库存化行情加剧,在钢厂和社会库存双降情况下,钢价的高位运行是可以持续的。且钢厂五月上旬调价多为上涨为主,唐山钢坯价格也稳定在2390元/吨,市场虽然成交出货受阻,但钢厂挺价意愿强烈。因此,市场现货供应在短时间内仍旧有着相对的缺口市场,价格仍存上升空间。

不过,生意社从部分商家处了解,此前从钢厂的订货因出口订单生产而延迟发货或不予以订货,导致在5月则因反倾销事件影响而出口订单收缩的情况下,钢厂开始生产,并陆续放量,所以预计当前的市场供应在未来会出现新的高峰,那么价格的回调行情就是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生意社钢铁分社何杭生认为,当然基本面仍旧可以支撑现货价格上涨,但市场成交信心和投机心态已经逐渐冷清,所以期货价格的跌势比现货要大且急。但是钢厂目前挺价意愿和贸易商低库存出货状态,导致价格跌势不会连续出现。因此预计成材还有上涨空间,其中螺纹依旧看好2600点的阻位和2400的破位,铁矿则460的阻位和420的破位。

利好助推沪锌看高一线

一季度以来,在上游锌冶炼企业减产以及下游需求持续改善的支撑下,伦锌和沪锌创出年内新高1958美元/吨和15500元/吨。鉴于美国继续推迟加息、国内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叠加供给侧改革和需求改善形成的共振,我们认为,锌价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国内经济回暖迹象明显

今年以来,政府推出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目前初现成效。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虽然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放缓,但符合市场预期,且依然处于6.5%至7%的政府目标范围。与此同时,前3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10.7%,较前两个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且呈现继续回升态势,其中房地产(000736,股吧)开发投资同比增加6.2%,增速较前两个月高3.2个百分点;前3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增速较前两个月回升0.1%,同样呈现继续回升态势。海关数据显示,1—3月,进出口贸易同比下降5.9%,3月当月同比增长8.6%,扭转了此前的负增长态势。工业增速的明显回升与制造业的企稳进一步佐证了经济的改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4%。而最新公布的4月PMI为50.1,已连续两个月高于临界点。此外,宽松的货币环境亦支持经济活动继续温和复苏,3月信贷投放大幅回升,M2同比增加13.4%,较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增加0.1%和1.8%。总体而言,一季度经济指标透露出积极信号,二季度国内经济有望进一步改善,大宗商品价格将得到进一步提振。

下游需求进一步改善

随着国外矿山主动减产,供给端呈现收紧迹象,而国内供给侧改革正有序进行,加之下游需求进一步改善,基本面走好将进一步推升锌价。

由于去年锌价持续走低,导致大型矿业巨头如嘉能可、五矿、新星等频频减产,目前锌矿供应短缺已初见端倪,最直接的表现为加工费持续下降,进口锌精矿加工费从去年年初的190—200美元/吨,下跌至今年年初的140—150美元/吨。与此同时,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银行对过剩产能的资金投放收紧使得锌冶炼企业复产成本增加,加之锌精矿加工费走低促使企业主动减产愿意增强,3月,国内锌冶炼企业开工率同比下降1.8%。而库存减少亦对锌价形成支撑。根据SMM调研,4月中旬,上海、天津、广东三地库存减少0.61万吨至39.16万吨,由于下游贸易商积极提货,该机构预计库存将维持下降趋势。

需求方面,锌下游开工率大幅回升,终端汽车及房地产持续复苏,需求改善得到确认。SMM调研数据显示,3月镀锌企业开工率为90.5%,环比大幅增加48.0%,同比增加19.0%。此外,3月压铸锌合金企业开工率为62.4%,环比增加37.6%。从终端需求来看,锌下游终端产业主要是房地产和汽车。从政府去年开始执行1.6升及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以来,国内汽车产销持续好转。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产销同比大幅增长6.2%和6%,高于上年同期0.9和2.1个百分点。另外,据汽车工业委员会统计,2016年汽车需求量将增加6%。而房地产数据同样表现亮眼,3月房地产市场销量较1—2月进一步提升,单月同比增速较2月提升9.9个百分点。3月新开工同比增长26.9%,较上月提升13.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预计锌价将继续坚挺,后市仍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间。操作上,建议在锌回调过程中,逐步布局多单,上方参考目标16000元/吨附近。

 

三、有色金属

铜:

外盘走势:亚市伦铜无力反弹,其中3个月LME铜于沪铜收市时下滑0.43%至4820美元/吨,为连续第三日走低,目前伦铜仅勉强位于M60附近,日内继续关注改线的技术支撑。持仓方面,5月3日,伦铜持仓量为33.3万手,较29日减少2458手,本周伦铜减仓下跌,显示前期入场的多头做多信心不足,纷纷减仓离场。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5月5日上海电解铜现货报贴水10-升水20元/吨,平水铜成交价格36820-36960元/吨。现铜报价由贴水转升水,好铜开市即报升水20元/吨,平水铜报贴水10元/吨被秒收。早盘伊始成交活跃。下游因盘面大跌,刚需补货较之前更为积极。早盘比值回升,令进口铜市场占比增多,市场供应品种增加。现铜市场整体看涨升水的情绪持续推动,但升水拉涨过快亦抑制了贸易流量,市况先扬后抑。

内盘走势:今日沪铜主力合约1607合约延续回调走势,尾盘收跌至36820元/吨,较昨日收盘价下滑1.02%,日收盘价跌至年内4月18日来的低点,较此轮反弹高点39040元/吨回落5.61%。期限结构方面,铜市维持近低远高的正向排列,沪铜1606合约和1607合约正价差缩窄至20元/吨,显示远期合约下跌意愿攀升。

行情研判:今日沪铜1607承压下滑至36840元/吨,重新跌至均线组之下,显示上方抛压较重,主要受全球制造业PMI表现不佳打压,短期操作思路需转变。操作上建议沪铜1607合约可背靠37500元之下逢高空,目标关注36000元/吨。

铝:

外盘走势:亚市伦铝承压续跌,其中沪铝收市时伦铝下跌0.7%至1620美元/吨,日收盘价跌回两周前的水平,较此轮反弹高点1686美元/吨回落3.9%。短期RSI指标仍处于超买区,仍需警惕技术回调需求,下方回调支撑关注1600美元/吨。

现货方面:据SMM报道称,5月5日上海现铝成交集中12590-12610元/吨,对期铝当月平水。持货商维持积极的出货态度,无锡部分品牌货源紧张,期铝企稳,中间商补货意愿回升,下游接货积极性较昨大幅提高,整体成交活跃。

内盘走势:今日沪铝1607合约弱势下行,尾盘收于12455元/吨,较昨日收盘价下滑0.16%,日收盘价创下两周多来的低点,同时目前铝市期限结构转为近高远低的负向排列,沪铝1606和1607合约呈负价差,价差为45元/吨,显示远期合约下跌意愿加强。

行情研判:今日沪铝1607合约承压下滑弹至12455元/吨,显示上方存在一定抛压,表现继续弱于伦铝,因短期铝价持续走高后面临回调需求,建议沪铝1607合约可背靠12600元之下谨慎持空,目标关注12400元。

铅:

外盘方面:隔夜伦铅冲高回落,收报1754美元/吨,跌0.11%。今日亚市伦铅震荡走低,沪市收盘时报1749美元/吨,跌0.29%。

内盘方面:沪铅主力合约震荡走低,报收1304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0.15%,持仓量15038手,成交量4192手。

现货方面:5月5日现货铅市场的SMM1#主流成交均价报于13050-13150元/吨,均价跌25元/吨。SMM上海1#铅报道,持货商积极报价,恒邦炼厂可出货,下游需求差无改善,对于市场多观望少采购,整体交投依旧清淡。

行情研判:沪铅主力合约维持在万三附近运行,市场对于前景的预期较为模糊,举棋不定。在多空不一的背景下,料将维持清淡的交投,操作上建议沪铅1606合约离场观望。

锌:

外盘方面:隔夜伦锌震荡走低,收报1882美元/吨,跌0.63%。今日亚市伦锌震荡走低,沪市收盘时报1872美元/吨,跌0.53%。

现货方面:5月5日SMM现货0#锌报价为14810-14910元/吨,均价跌80元/吨。据SMM报道,炼厂惜售,市场高贴水成交活跃,长单交付为主;进口锌较国产锌价差扩大,下游采购较积极,成交整体一般。

内盘走势:沪锌主力合约震荡走低,报收14900元/吨,较上一交易日跌0.17%,持仓量158154手,成交量303390手。

行情研判:近期金属市场走势承压,利好有限,宏观经济压力尚在。再加上前期交易所对抑制炒作的决心明显,短线调整压力明显。操作上建议沪锌1606合约5日线下方偏空交易,止损100元/吨。

黄金:

外盘走势:隔夜伦敦黄金震荡走低,收报1279.45美元/盎司,跌0.55%。隔夜伦敦白银探底回升,收报17.381美元/盎司,跌0.29%。今日亚洲盘伦敦黄金冲高回落,截止至沪市收盘时报1278.19美元/盎司,跌0.1%;伦敦白银小幅震荡,截止至沪市收盘时报17.411美元/盎司,涨0.18%。

内盘走势:沪金主力合约开于271.55元/克,盘中震荡运行,报收270.25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微跌0.15%,成交量168280手,持仓量223004手。沪银主力合约开于3774元/千克,盘中震荡走高,报收3761元/千克,较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涨0.43%,成交量359362手,持仓量408474手。

ETF持仓方面:SPDR Gold Trust截至5月4日黄金ETF持仓量为825.54吨,日增0.6吨;iShares Silver Trust白银ETF持仓量为10490吨,日减48.31吨。

行情研判:昨夜消息面整体多空交织,小非农ADP不及预期,令市场对于本周非农报告预期转弱,对贵金属形成利好;不过制造业数据转好,支撑经济复苏的预期。建议贵金属保持日内短线交易的策略,沪金1606合约266.5-269.5元/克区间交易,止损各1.5元/克;沪银1606合约3730-3790元/千克高抛低吸,止损各30元/千克。

 

四、钢材市场

国内期市:周四螺纹钢期货增仓下行,RB1610合约终盘报收2309元/吨,跌98元/吨,持仓量3010258,日增仓108222。

(1)现货市场:20mm HRB400螺纹钢上海报价2760元/吨,跌30元/吨;广州报价2990元/吨,跌20元/吨;北京报价2780元/吨,跌70元/吨;福州报价2850元/吨,跌50元/吨。

(2)钢厂调价:2016年5月5日,裕丰在“5月4日广州裕丰建筑钢材出厂价格调整信息”基础上进行如下调整: HRB400螺纹钢出厂价下调40元/吨,现Φ18-25mm(HRB400/HRB400E)执行价格为3040元/吨。 以上调整均为含税,执行日期自2016年5月5日12:00执行。

(3)消息面:3日,矿业公司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因生产事故遭到巴西当局的巨额赔偿诉讼,由于数额超出预期,投资者担忧赔偿将重创公司业绩,必和必拓当天股价盘中跌幅达7%。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西联邦检察机构3日提起一项民事诉讼,要求去年11月灾难性溃坝事件的责任矿业公司支付至多1550亿巴西雷亚尔(435.5亿美元)用于清理和修复,数额远高于最初的估计值。

周四RB1610合约增仓下行。随着建筑钢材期现货价格回调,商家信心也逐渐走弱,需求渐渐降低,市场抛货心态已变得浓厚。操作上建议,2400附近空单持有,突破2370止盈。

 

五、宏观经济

4月CPI料环比微升PPI跌幅有望收窄

国家统计局下周将陆续发布4月经济数据。业内人士预计,4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2%-2.6%之间,比上个月微升。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年内高点,会对物价起到抬升作用。同时,PPI跌幅有望继续收窄。

CPI仍有上行可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农副产品数据,经过初步测算,4月中上旬主要食品价格环比上涨、持平、下降的种类分别占比27%、17%、56%,下降的种类增多。综合判断,4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2%-2.6%之间,取中值为2.4%,比上个月微升。

连平表示,年初以来投资需求回升带动大量工业材料价格上行,将逐渐传导至非食品类消费品价格。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年内高点,会对物价起到抬升作用。综合判断,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未来CPI仍有上行可能。

瑞银中国研究报告认为,虽然蔬菜价格大幅回落,鸡蛋和水果价格也出现回调,但猪肉价格环比加速增长。即使猪粮比已创下2009年之后新高,但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补库情况仍未见起色。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可能将持续高位,不过二季度之后其同比增速会趋于下行。

PPI跌幅或持续收窄

天气回暖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新开工导致上游产业价格的企稳回升,这将带动PPI环比跌幅的收窄。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表示,预计4月PPI同比下跌3.8%,比3月份跌幅缩小0.5个百分点;5月份PPI同比下跌4.0%,与4月份跌幅扩大0.2个百分点;上半年PPI跌幅将维持在4.5%左右,下半年会有明显的收窄。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需求改善将带动工业品价格持续回升,近期基础工业品价格暴涨,显示4月工业品价格环比将继续高增长,PPI同比跌幅将继续收窄。

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认为,4月生产资料价格整体上升,钢材、有色金属、橡胶、化肥均保持上升趋势,且煤炭价格开始止跌企稳。4月PMI购进价格指数57.6%,较上月回升2.3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上行的态势。购进价格的反弹将持续带动PPI降幅收窄,预计4月份PPI环比上涨0.2%,同比升至-3.9%。

连平认为,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工业产品价格跌幅持续扩大,今年同比基数逐步走低,对未来各月PPI同比增速将产生抬升作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将提振投资需求,企业补库存意愿提升,带动大量工业产品价格保持恢复性上升。随着去产能进程的推进,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供给的下降将对相关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此外,年内PPI翘尾因素逐月提升。因此,未来PPI跌幅可能会持续收缩,但由于当前跌幅较大,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股神巴菲特为何“逆流”看多中国经济

海外网5月5日电 对于全球资本市场来说,近期的美国中部小城奥马哈可谓是朝圣之地。4月30日,股神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如约在这里举行。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也谈了他对中国经济走向的看法。他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乐观,这已经是巴菲特连续第四年表明他是中国经济的“多头”。不仅如此,巴菲特还对媒体表示,去年就曾经查看过一个中国项目,虽然并未表明公司的名称或所属行业,但从其投资选择轨迹,可见股神表态“多头”,所言非虚。与此同时,坚持唱空中国多年的资本大鳄索罗斯不久前在纽约评论中称,“中国国内的债务问题令人担忧,去年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溃堤的缺口,主要体现在信贷方面”。对此,巴菲特则认为“索罗斯担心过多”,并相信中国政府对于处理经济转型与改革,经验知识比自己多。当然,对于中国经济,无论是多头如巴菲特还是空头如索罗斯,他们都有其判断的依据,机智如他们,也很难摆脱“只看自己想看到的”的心理局限。可是,当我们回头看巴菲特和索罗斯的资本市场运作轨迹,能够辨识谁的观点更加值得信赖。

股神巴菲特一直以价值投资著称,而大鳄索罗斯一直以投机闻名于世。从巴菲特以往的投资技巧来看,他的选择是作为股东,用经营企业的方法来投资,获得稳定的价值回报,因此,他更重视长远发展而非眼前得失。而索罗斯不一样,他更像是基金经理的角色,通过拿提成和管理费来投资。在这种投资模式下,市场越不稳定,他就越有可能获利。

因此,当这二者在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形势之时,我们就能从其出发点的不同看到其中分别。这其实也是巴菲特能获封“股神”,而索罗斯更多只是被称为“大鳄”的原因。

对于经济体来说,具备长远发展方向、稳定投资回报的企业才是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主心骨。类似索罗斯这样的投机炒作,其真正关心的并不是一国经济走向,而是能否通过看空经济引导资本市场走向,从中寻求个人投机收益。如果迷信索罗斯的观点,却不了解其做空的技巧和目的,恐怕就只会成为资本市场跟风的炮灰。

当然,国际意见市场上的空头也不止索罗斯。今年以来,两大国际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中国主权评级,让全球投资者神经紧张,投资机构和媒体都纷纷被其导向。

比如,尽管不久前刚刚公布的中国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正趋向于回暖,但许多外媒依然坚持悲观,英国老牌政经媒体《经济学人》就认为,这一波经济的回弹主要是连续的放款热潮和连串的不动产刺激而来。

但事实上,除了PMI全面回升到枯荣线之上,当初由《经济学人》总结认可的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克强指数”,也确确实实在呈现反转。其中最为关键的数据工业用电量就可见趋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约135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增速同比回升2.4个百分点。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一季度数据在国际市场遭遇质疑,却又有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倒戈”看多的原因。就连当了五年老空头的美银美林,也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最终放弃多年来看空新兴市场的立场。对中国市场的看法,也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转变为建议全球市场“不要抗拒中国大势”。

多年以来,唱空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受制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空头如索罗斯的观点引导,看空中国经济一直在国际意见市场颇有影响。当然,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听一听空头的声音,能够了解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隐患从而加以排查,从而帮助经济更为平稳健康发展。但是,如果过于迷信空头的投资指导,恐怕就会陷入偏执的误区。

 

六、全球观察

美联储拟推出稳定金融系统新规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日提议推出一项规定,以帮助大型复杂的金融机构实现有序破产,避免无序破产威胁金融系统的稳定,不再重蹈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金融动荡的覆辙。

根据提议的新规,美国8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及在美国经营的外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可在其与客户签订的衍生品、证券借贷及回购协议等金融合同中加入条款注明,合同对手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后48小时内,不得解除合同。

美联储主席耶伦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衍生品和回购合同基本上主导了每天的金融交易,如果合同对手大规模解除合同,将有可能导致系统重要性银行无法有序破产,引发资产抛售,同时将金融风险传递至整个金融系统。

该项规定将从即日起至8月5日向社会征集意见。提议发出后,对冲基金等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合同对手表示反对这一规定,称该规定剥夺了投资者权利。

当天,美联储和其他两家监管机构还联合提议推出另一项稳定金融系统的规定,要求大型银行机构根据其资产、衍生品等风险资产留存一定比例的稳定资金,提高银行机构韧性,降低破产可能性。

全球经济发展将受制于高温缺水

世行报告称城市用水35年内或减少2/3 缺水将致多国GDP下降

世界银行(下称“世行”)4日最新发布的报告称,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水资源短缺,因此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未来35年内下降6%,迫使人口迁移,并引发暴力冲突。

世行在这份《高温与干旱:气候变化、水与经济》的报告中指出,人口增多、收入增加和城市扩张的综合影响将会导致人类对水的需求成倍增长,与此同时,水的供应则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

城市水资源至2050年或减少2/3

世行报告指出,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目前水资源丰沛的地区,如中非和东亚,都会面临缺水,而已经缺水的地区,如中东和非洲撒哈拉地区的缺水状况会进一步恶化。

由于水对农业、人体健康和收入的影响,相关地区的经济增长到2050年可能会下滑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6%只是在目前水资源政策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中值。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该变化对西欧没有很大影响,但对世界比较炎热干旱通常也比较贫困的地区影响则很严重。

世行在报告中还警告,淡水资源减少,加上来自如能源和农业等其他用途的竞争,到2050年,城市可用水资源可能会比2015年减少2/3。

报告称,水资源无法得到保障的话,可能会大大增加发生地区冲突的风险,比如,干旱引起的粮价暴涨有可能激发潜在的冲突,最终迫使人口迁移。报告称,在一些经济增长受制于降雨量的地区,旱灾和水灾引发了移民潮和暴力事件激增的现象。

报告同时认为,改善政策可以缓解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一些地区有可能通过改善水资源管理将经济增长率提高5%。

报告作者、世行资深经济学家理查德·达玛尼亚表示:“希望还是有的,如果政府针对缺水问题提高用水效率,把25%的水用于价值更高的用途,那么损失也会显著减少,部分地区甚至有可能消失。改善水资源管理可以带来高额的经济红利。”

10亿劳动者受高温作业影响

国际劳工组织(ILO)在4月底发布的报告也印证了上述气候变化将引发GDP损失的判断。

ILO在其报告中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工作场所温度条件恶化,新兴经济体将损失多达10%的工作时间,而对于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作时间的损失,意味着在经济产出方面将产生几乎同样程度的不利影响。

这份题为《气候变化和劳动:高温作业的影响》的报告,参考了此前针对各经济体开展的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日益频繁的极端温度条件对劳动作业影响的最新研究。

报告指出,过高的工作场所温度是广为人知的影响职业健康和生产效率的危险因素,也是热疲劳、中暑,乃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死亡的风险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在一些气候比较脆弱的国家中,有超过10亿劳动者及其雇主,以及社区已经受到了工作场所严重高温的影响,然而气候变化对于劳动作业的影响并未在全球和各国的气候或就业政策中得到充分反映。

报告表明,在某个国家,气候变化导致的总体有效工作时间损失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达到4%。高危地区主要包括美国南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南美洲北部、北非和西非、南亚和东南亚。而一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以及一些室外劳动作业情况较多的最不发达国家尤为脆弱。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