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金属行情 > 06月07日废金属行情晚报(下)
06月07日废金属行情晚报(下)

发布时间:2022-06-07

 

五、宏观经济

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全省压减钢铁产能占全国12%

5月28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山东会堂开幕。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牢记嘱托走在前 勇担使命开新局 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安徽: 力争到2025年铁精矿保障能力达到1300万吨/年

近日,安徽省印发《安徽省加快推进铁矿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增铁精矿(按铁精矿含铁素折纯,下同)产能200万吨/年,省内铁精矿保障能力达到1300万吨/年;力争到2030年,省内铁精矿保障能力达到2100万吨/年。



六、全球观察

力拓与德国钢铁巨头共同研究将其铁矿石用于无碳钢生产

据报道,全球矿商力拓周二表示,已与德国钢铁巨头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合作,将评估力拓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矿山的铁矿石球团、块矿和粉矿能否在这家德国钢铁制造商的SALCOS绿色钢铁项目中用于生产无碳钢。

据悉,德国Salzgitter正着眼于在SALCOS项目实现几乎无碳的钢铁生产,而全球铁矿石巨头力拓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唐山:尽快形成“248”钢铁产业新格局

6月2日,唐山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唐山市钢铁行业“1+3”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并对其进行了政策解读。《行动计划》提出,推动区域内产品同质化企业联合重组,构建集团化管控、市场化运作、国际化发展的高效运行机制,打造国内民营钢铁行业标杆。尽快形成以首钢(京唐、迁钢)、唐钢新区两家大型钢铁集团为主导,沿海、迁安、滦州、迁西(遵化)4大片区为支撑,产能规模达到500万吨左右的8家地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重点的“248”钢铁产业新格局。

据悉,《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全方位对标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实施“1+3”行动计划,即以钢铁企业为主体,提升环保水平、实施技术改造、推进多元化投资。加快推进钢铁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精品钢铁产业基地,为唐山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行动计划》在整合重组、产品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智能化、产业布局集中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整合重组】:到2022年底,全市高—转长流程钢铁企业(集团)数量控制到22家左右。到2025年底,全市长流程钢铁企业(集团)数量控制到20家以内。

【产品结构优化】:到2022年底,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40%以上,为下游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和保障。到2025年底,钢材产品持续多样化发展,每家钢铁企业拥有终端钢铁产品1项以上,并延伸向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建筑、钢结构等下游产业。

【绿色发展】:到2022年底,全市骨干长流程钢铁企业力争全部完成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搬迁改造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在投产后1年内完成超低排放评估监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低到560千克标准煤以下,工序能耗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底,全行业环保水平继续提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智能化】:到2022年底,钢铁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环节数控化率达到100%,钢铁行业骨干企业主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000吨/人·年以上。到2025年底,大型钢铁企业一体化信息管控平台覆盖率达到80%以上,钢铁行业骨干企业主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200吨/人·年。

【产业布局集中】:到2022年底,沿海钢铁产能达到全市总产能的43%以上,基本形成“临海靠港、铁路沿线”产业新布局。到2025年底,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集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