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废塑料行情 > 旗下工业园管理不善光汇石油被罚20万 港股退市或聚焦上游业务
旗下工业园管理不善光汇石油被罚20万 港股退市或聚焦上游业务

发布时间:2021-06-09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朱�h怡)曾有“第四桶油”之称的民营石油企业光汇近日被深圳市监处以20万元行政罚款,企业回应称系因旗下工业园管理问题牵连。

据信用中国官网信息,深圳光汇石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2日新增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处罚机关为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宝安局,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深市监宝罚字�z2021�{稽84号,处罚内容为罚款20万元,违法事实为价格(含行政事业性收费)违法行为。

6月9日,光汇石油集团方面就上述处罚事项回复贝壳财经记者称,此次被罚系受旗下宝安工业园牵连所致。光汇石油集团表示,集团旗下宝安工业园是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工业园,隶属于集团物业管理部,20多年来从未出现过一次违法违纪和安全责任事故,工业园中的租户多为三来一补的中小企业,近年来因经济形势不好加上疫情原因,部分租户生产陷入困境,其中个别租户出现违反深圳市工商管理市场监督相关规定的现象,光汇工业园管理部负连带责任。因产业园区管理部监督不力和部门之间协调人员工作疏漏,导致本次不规范事件出现。

光汇石油集团表示,公司知悉该事件的当日,已迅速成立监督小组进行彻查和整改,及时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沟通认错补救,目前此事已处理完结,未产生其他损失和不利影响。

创立于1992年的光汇石油据介绍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民营石油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油气资源勘探与生产、石油仓储与码头、海上供油与贸易、油品批发与加油站零售等业务。

光汇创始人为薛光林,2003年被认为是其转折之年。这一年薛光林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同年则获海关总署批准设立20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公共保税仓,也是在这一年,薛光林开始向有关部门申请保税船供油的牌照,将业务瞄准海上供油。通过一系列烦琐艰难的操作,他成为当时拥有海上外轮免税供油资质企业中的唯一民企。

2011年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单中,薛光林以28亿美元的身家与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并列第19位。

2019年上半年,因薛光林提供了个人担保的港股上市公司光汇石油子公司债务逾期,薛光林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破产,并不再担任光汇石油董事会主席等职务。光汇石油资金问题走向公开化。其后光汇石油亦采取多方措施推进债务重组,但最终于2020年10月被联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光汇石油当时曾回复媒体表示,退市后董事会仍将继续完成当前的债务重组计划,并且经营及持续发展当前的业务。

贝壳财经此前曾报道,虽然自港股退市,但光汇仍具有相当资产,其拥有新疆塔里木盆地迪那1气田、吐孜气田以及渤海湾曹妃甸油田区块三个油气田项目,集团拥有经证实净2P储量预计可达约8300万桶油当量。

今年1月,光汇方面发布消息称,2020年全年,光汇旗下曹妃甸油田全年实现原油产量1843.09万桶,较原计划超额完成11.56%,较2019年全年增产681万桶。

传统油气业务之外,光汇近年亦在探索转型,曾推出服务于车主加油消费的互联网平台“光汇云油”,以及海运电商平台“海运在线”。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薛光林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促进大湾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全面开放油气市场的进出口,为国内能源行业的全面市场化改革提供试点经验。

此外,薛光林还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设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引导和帮助民企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提案》。薛光林表示,民营企业近几年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一段时间以来,受降杠杆、去库存、降负债政策的影响,好多民企纷纷倒下,其中不乏众多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民企,大部分民企在苦苦支撑。

薛光林建议,由中央政府专门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直属国务院领导,并按经济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规范、引导、培训和帮扶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标签:

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