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91再生! | |   服务热线:0571-56611111

微信扫码随时随地
掌控废料价格波动
实现低买高卖

产品 | 求购 | 报价 | 资讯 | 公司 |

发布供求

曝光推广

回到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报价首页 > 综合废料行情 > “限塑令”升级!市民和商家普遍表示支持 对落实各有妙招
“限塑令”升级!市民和商家普遍表示支持 对落实各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0-09-03

9月1日,升级版“限塑令”落地。记者走访深圳部分商场、超市、饮品店、书店、酒店等场所发现,商家和市民普遍支持,且各有妙招。

9月1日,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正式实施。《意见》中提出,今年底前,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多个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要实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目标。

用环保袋替代塑料袋,吸管换纸质

在中航城天虹购物中心的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8月18日就曾有食品药品安全志愿者来过,向市民普及“限塑令”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并派发打包替代品。同时指导商超落实好限塑主体责任,推广环保购物袋。“超市虽然仍提供有偿塑料袋,但鼓励顾客自带打包用品,也在积极寻找可替代购物袋。”工作人员表示。记者观察发现,中老年人购买菜品,多使用自带的布袋子和菜篮子。

市民许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从自己做起,再影响身边的人。”在生活中,她也一直教导孩子随身携带“出行五宝”:手帕、水杯、筷子、饭盒、环保袋。

深圳麦当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6月,我们宣布逐步停用塑料吸管,同时在北上广深四地推出了无吸管杯盖,饮嘴高度、开口经过特殊设计,力求不用吸管也能带来舒适体验。根据统计,麦当劳中国将外带塑料袋换为纸袋,累计减少超过25亿个塑料袋,对刀叉尺寸优化,也已降低约10%的塑料用量。”

炎炎夏日,新式茶饮成为市民的喜好品。“奈雪的茶”全国公关总监王依表示,自今年7月底,店内打包的杯托都换成了“再生浆”,外带也多用纸袋和可供顾客重复使用的保温袋。“9月开始,我们将在全国门店陆续替换成纸质吸管。此外,还提倡消费者自带杯购买饮品,每杯可以减2,以鼓励大家加入环保行动中。”此外,星巴克则将深圳作为起始点之一,门店已全部采用纸质吸管。

记者走访中航城西西弗书店时,了解到自2018年起,该店就未向顾客提供一次性塑料袋,而是采取可降解的无纺布环保袋和特种纸袋;也可免费向顾客提供纸质的书本腰封,最多可打包4~5本。

此外,深圳多家酒店在接受采访时也纷纷表示,酒店里的塑料吸管库存用完后,就会换成纸质吸管。深圳南山区某五星级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底前将不主动提供包含一次性牙刷、梳子、剃须刀、指甲锉、鞋布、浴棉等六小件。

循环快递箱为“限塑令”提供行业示范

“原来寄快递要一张张纸填单号,包裹起来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现在电子运单一键下单省时又环保。”市民李女士表示,“尤其购物节后,屋子里堆满快递箱和塑料包装袋,要扔掉。有一天收货的时候发现,顺丰用的是一种循环快递箱——丰·BOX,感觉还蛮新奇的。”

“据统计,2019年,邮政行业总包裹约635亿件。”顺启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包装研发总工程师张波涛表示,为了实现“只有包裹、没有垃圾”的愿景,顺启和公司研发的丰·BOX,用拉链代替了胶纸,魔术贴绑带代替内填充。专属的封条和智能锁保障安全,可折叠的设计也方便节约空间。“同时,经过粘合测试,我们将纸箱封装胶带瘦身为45mm。”

循环快递箱的出现,为快递行业践行“限塑令”提供了一种示范。如今,深圳市已在554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投入8.5万个“丰·BOX”循环包装箱,累计循环次数约350万次,平均循环次数约34次。目前,全市快递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8.9%,“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5.1%,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82.6%,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0.9%。

禁塑、限塑,限制的不是生活,而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项工作上,唯有社会各界凝心聚力,才能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任九

标签:

扫描关注废纸价格微信小程序

91再生免责声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所述产品的买卖出价,投资者按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91再生无关!我们力求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行业信息,但对其准确性、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这些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汇率转换

1人民币=美元   (1美元=人民币)

兑换为 转换
产品推荐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571-5611111 56612345 市场合作:0571-56633145 广告服务:0571-5611111 传真:0571-56637777

91再生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单位    塑协理事单位    浙江省电子商务促进会的副会长单位

并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塑料协会、阿里巴巴、《资源再生》杂志等达成战略合作